据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未来5年人均预期寿命要提高1岁。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76.3岁提高到77.3岁。如何再提高1岁?这需要老中小三代的共同努力。
@婴幼儿少年:
茁壮成长打基础
当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超过4700万,但入托率只有5%左右。根据规划和目标纲要,国家将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园政策,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
同时,将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强孕前孕产期健康服务,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减少儿童死亡和严重出生缺陷发生。
规划和目标纲要要求,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保障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干预。
@中青年:
吃动平衡重视筛查
近年来,高血压、高血脂、心梗甚至癌症等疾病的患病人群正趋于年轻化。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率已达50.7%,超重肥胖及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重大恶性疾病的死亡率也与人均预期寿命密切相关。山东省肿瘤医院专家表示,加大肿瘤早期筛查力度,让更多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提高人均预期寿命。
规划和目标纲要提出,开展全民健身和控烟限酒两大行动,强化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国家将新建、改扩建1000个左右的体育公园,扩大体育消费,发展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
@老年:
“活得长”还要“活得好”
为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规划和目标纲要已明确,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提高到3.2人,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
未来国家将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配备辅助器具和防走失装置,支持500个区县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失能护理、日间照料等服务。
“近年来,大家不仅关注人均预期寿命的年限,更注重生命质量的改善和健康寿命的延长。”南京医科大学专家认为,“我们不仅要提高1岁的寿命,还要健康地享受这1岁的寿命。”
新闻推荐
2月28日,广西柳州市葡萄山路上洋紫荆盛开,市民在花下拍照留影。近日,广西柳州市种植的洋紫荆、黄花风铃木以及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