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新磨的玉米面,超级细,有人要吗?谁要抓紧回复我。”
“我要!”“我要!”“我也要!”
今年大年初三,同事丽华在微信群里的一声呼唤,得到了我们单位十几个同事的积极响应。丽华统计好份数,立马和老妈一起去“按需分配”了。
第二天,洪娟也在群里@所有人:“我妈做的扣肉,味道超好,限量每人两碗,谁要抓紧说,晚了可就没了啊。”
“我要!”“我要!”“我也要!”
……
春节假期,我们的“同事微信群”里异常热闹,大家都想把私家车的后备箱装满,返城后一起“交换亲情”。
交换亲情这事还得从五年前说起。那年春节假期过后,丽华一上班就开始吐槽:“从我妈那回来,后备箱都被塞满了。我这边往外拿,我妈那边往里放。最后,一看后备箱还有空间,我妈愣是给我塞进去好多大蒜。”丽华的吐槽大家深有同感,春节返城后,几乎每个人的后备箱里都是满满当当的。天气渐暖,东西太多,吃不了容易坏,扔了又可惜。
“对了,要不咱们把从老家带回来的美食交换一下吧。相同的食材,不同家庭做出的味道肯定不同。我吃腻了我妈做的美食,你们也许会很喜欢吃呢。”丽华的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纷纷举双手赞成。那年的春节,我们都尝到了来自不同家庭的美味——洪娟家的扣肉,丽华家的菜卷,特别是家在山西的文东,他妈精心腌制的小咸菜,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从那以后,再过春节,我们都不排斥老妈往后备箱里放东西了,甚至有时还盼望多放点,这样带到单位才能人人有份。
去年,因为疫情,很多人都没能回老家过年,节后上班自然也没有美食交换分享,大家还觉得心里有点怅然。洪娟打电话给老妈拜年,老妈还说,专门多蒸了扣肉,就想让她带回来送给同事们。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防控得当,我们离家近的都选择了回老家过年,只剩文东自己留在本地。怕文东想家,春节过后,我们特意给他多带了些美食回来。可没想到,就地过年的文东打开的后备箱里,居然也有干货。定睛一看,那不正是我们日思夜想的手工腌制小咸菜嘛。正在大家纳闷的空儿,文东抢先说道:“我虽然没能回老家过年,但老妈特意让妹妹把小咸菜用快递给寄过来了,人人都有份哦!”一时间,欢声笑语洒满了办公室。
傍晚下班时,经过“亲情交换”,我们每个人的后备箱里依然是满满当当的。这份来自不同家庭的母爱,温暖着每一颗游子的心。
新闻推荐
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正在餐饮企业进行检查。(新华社记者郭杰文摄)新华社南昌3月16日电(记者郭杰文)如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