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美容市场乱象多一向饱受诟病,而最近出现的“美容贷款”将目标盯上了低收入人群及刚刚毕业的学生——通过小额贷款,实现变美的心愿。可由于多种原因,“美容贷”不仅可能让这些人群陷入债务危机,甚至陷入骗局。对此,海淀法院法官提醒大家,申请“美容贷款”要谨慎,更要仔细甄别相关单位资质。
借助相关解释,“美容贷款”又称“医疗美容分期付”,属于小贷公司与医疗整形机构合作推出的小额消费贷款项目。“美容贷款”具有审批快、额度低、周期短、利率适中、纯信用贷款等特点,主要针对有美容需求但缺少费用的爱美人士。而且,只要不存在强迫贷款的行为,贷款年利率不超过国家规定上限,这种医美贷款并不违法。
不过,须注意的是,“美容贷款”中所隐藏的套路,很有可能令防范意识差的消费者陷入“美容贷”骗局。比如,有些“美容贷款”合同属于“霸王条款”,如贷款必须做某项手术,反悔的话,消费者要承担高额违约金。还如,“招工美容贷”诈骗,其招聘信息都是虚构的,目的就是骗人去美容,从而获得美容院的返点来获利。
谨防被“美容贷”所套路,关键是个人须增强防范。针对如何选择“美容贷”,法官就建议做到“五看”——看资质,看报道,看效果,看合同,看经营。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核查相关单位的经营情况及相关资质,谨防被套路。于消费者,也应该理性消费,量入为出,视自己的财力情况贷款,尤其在签合同时更应细心,谨防被套路。
同时,诚如法官提醒,“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可能与国家征信系统关联,贷款记录将直接纳入个人征信。如借款人发生逾期还款,不仅需承担民事责任,还可能记入不良征信记录。”所以,消费者也有必要增强征信保护意识,别因为贪图一时消费爽,而埋下诸多隐患,甚至被记入不良征信记录。从根本上讲,个人防范意识越高,也就越不容易中招。
而美容行业应该加强自查自律。专家就建议,美容协会可以制定指引,规范“美容贷款”等配套内容,如美容院对合作单位的资质审查、培训业务员禁止诱导消费者贷款消费等。可以说,行业自身唯有舍得“刮骨疗毒”,才能既有助于消弭乱象,更有利于市场的规范发展,而这也才是对消费者的真正负责。
强化对市场的监管与治理也很有必要。金融监管、工商部门也应重视“美容贷款”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加大监管力度,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更须强化依法打击力度。此外,消费者如果事后发现医疗美容机构存在违法违规情况,可以向卫生监督部门举报。也就是说,对于存在不法行为的“美容贷”应强化全链条打击,以真正净化市场。
新闻推荐
石飞乌鸦俗称黑老鸹,是世间最黑的鸟,不管飞到哪里,讥笑声总也甩不脱,如影随形一般。不过,乌鸦自己却感觉良好,到处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