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深华
“平常功夫”四个字看似简单,但企业为什么要练习“平常功夫”?因为管理基础建设与特定(非固定)的模式打造,是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基础,更是企业家避不开、推不掉,别人无法替代的毛遂自荐之使命。做到了企业就可以发展;否则,停滞不前或劫数难逃。
企业要做好管理基础建设必须明白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企业管理基础建设,也叫管理设计。第二个是团队建设。在我看来看,管理设计与团队建设是企业本身必须有的两大基本功。
如果这套基础企业建设得好,发展就会快。而检验企业这套模式的方法,你可以自己检验,不需要别人来告诉你。因为你只要用财务报表和客户的认同来验证。
如果客户认同度越来越高,客户越来越多,你这个产品发展越来越好,你这种模式就可以。
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明,为什么这套基本功必须要企业家来做。
第一,企业及其产品是企业家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特定社会时空下,以人、机、物、法、环等的数字科学有机互动而成的产物,既企业家的目的和愿望。
也就是说我把这个企业做成什么样,做什么产品,这是企业家本身的目的。如果我们把企业管理基础建设这个责任交给别人来做,可能是不一样的,他干的活跟目的偏了,有时候虽然不一定是背道而驰,但起码偏差会很大。因为民营企业本身有自己的设计,你自己要做成什么样,有自己的定位。你要交给职业经理人去做是有前提的,如果在不具备条件情况下,你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是说不清楚的。这样做不但会害了企业,可能也害了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不是不会做,而是不具备让他清楚怎样的条件,所以,他做出来的不一定是你理想中的样子。
第二,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责任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包生死”,而后者是“尽职责”。并不是职业经理人不卖力,他只能是这样,他有时候是不能越位,企业家可以拿企业去赌一把。但职业经理人不可能这样做,因为你不可能赋予他这个权利,所以做出来的质量是不一样的。
第三,企业家与企业从诞生之日已经结下生死缘,形影不离,一路走来。对企业犹如园丁对幼苗、父母对子女,爱如己出的爱戴、珍惜和理解。企业家在这个层面上对企业的感情,跟所有人也不一样。作为企业家,企业是他一手打造起来,工作了那么久,他有对企业的独特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企业都高于他自己的身体。
第四,企业是企业家赋予实现自我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因此,企业要做成怎样,企业家是心中有数的。所以企业做得怎么样,要怎么做,不论企业家自己表达也好,不表达也好,实际上都是一样。自己心中有数,这个数是一样的。所以企业的事是什么样的,只有企业家自己清楚,其他人是不清楚。所以整个企业模式设计,这套东西是这个样子?是不是这个事?即形式必须对应内容,企业整套基础性的机制和制度,必须要自己来,一定要自己做这个设计师。
第五,变革的因素,企业是在发展过程中处于“特定社会时空”变动不已的。因此,企业要根据“特定社会时空”的外部变化,及时调整和变革内在因素的“多维数字”的组合,这种调整或变革往往会带来企业命运性的挑战和抉择。因此,干这个“活”必须是要有担当、全力、智慧和胆魄于一身的人去干,这个人除了企业家以外,别无选择。
不要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固定制造,实际上它是几个要素的有机组成,我一直认为它是一个有机体。如果是小环节日常工序里面的变化,我们下面的管理团队可以做,但是当这种经营模式,或者是整个机制、企业架构的变化,那就不一样。
企业架构是一个企业按照你的理念,按照你的战略实施,形成的一个组织机制。这一套机制是一个动的东西,这个东西不是那么简单。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与人之间、利益之间的重新分配,有很多其他东西在里面。所以这个变革往往会带来企业命运性的挑战和抉择。
如果这些东西交给了职业经理人,他可能有这种水平,但不敢做出这个抉择。为什么?因为风险他担不起。他不敢负责。企业内部的变革往往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有些是能力,有些是人事关系,包括各种各样的关系,所以他不敢做。在这个问题上,只能是企业家抉择,因为只有企业家才是集合各种要素于一身的。
华兴玻璃在行业里属于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在业内被视为标杆企业,曾经有人挖我们公司的高管。我记得当时这名高管离职的时候,一边哭,一边在车上给我打电话。我说,你就下决心去做,干出好活。但是有两个问题你要明白:第一,你要问新老板赋予你什么权利?特别是人事权,如果不完全有,那是不行的。我举个例子,这个老板他们上面有一群兄弟,从开公司就一起冲锋陷阵,但是现在企业要按照科学方法去运作,那么在推进过程中,你要动这些元老的时候,这个老板是否赋予你这个绝对权力?如果没有,改革是无法进行。第二,如果是一个人要到新的企业要做改革,那是一个企业完全的重组、内部的升级,那是动筋骨的大事。如果后面有没有尚方宝剑撑腰,几乎是没有可能实现改革的。
所以企业改革不具备条件支配,即使是你敢做,也未必做得成。有些老板赋予你的,你未必敢做。
现在很多企业请顾问公司,就以为只要拜托顾问公司,目的效果就可以如期而至。这种想法就像做梦,因为如果只靠顾问公司就可以搞好企业的话,谁还没有钱请顾问公司?企业请顾问公司一定要做好几件事:第一,老板要懂得这套工具的原理,你自己要先学习。第二,你要能调整顾问公司,并对顾问公司进行管理,顾问公司讲的内容要去思考,同时要组织一个自己的团队,利用团队来转化推进改革。
实际上大多数的企业把外请的“和尚”变成是主体,这是本末倒置。我要求我们团队,首先把自己角色记住,我们一定永远是推进改革的主体。
所以有时候不是顾问公司不行,是自己不行,这个要记住。很多企业认为顾问公司没有效果,实际上第一你不懂管理人;第二我们没有支持团队,把顾问公司变成主体。
改革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对一位基层师傅而言,他本身的技术已经非常熟练,过去大家都在模仿他的技术。但现在新的管理改革是要改变原有的人,他肯定不愿意改,因为改了以后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没有那么重要,没有存在感了。因此,推进标准化,我们感觉到吃力,为什么吃力?因为老师傅不愿意传授,标准化是让他把标准写出来,但是写出来之后学徒也可以变成师傅。所以这套标准化他不愿意写,这个是很正常的心态。
第六,职业经理人是在企业培养出来的,企业就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共同成长的沃土。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是一对“双胞胎”,企业就是孕育他们的母亲。但为什么现在国内职业经理人不成熟、不多,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家都没有完成历史使命,包括我自己,所以企业没形成发展基础,职业经理人更未能成熟。
以上六个方面,就构成了管理基础建设必须企业家自己去干,这个是庞大的工程,肯定很累,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否定再否定。
最后,我认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是需要一个伟大的人,需要建立一套让平凡的人运作都能让公司伟大的基础制度模式。
(作者系广东华兴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闻推荐
■王梓佩2016年的“3·15”晚会,饿了么平台被第一个点名。镜头下,餐厅后厨污水横流,厨师咬开火腿放进炒饭,平台默认无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