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杨小彦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20年12月
●谢连波
庚子岁末,杨小彦送來她的第二本诗集《遇见》,集子有诗一百多首,主题广泛,形式丰富,艺术亦佳。粗略浏览,即被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深沉热爱所感染,被作品喷薄而出的如火诗情所点燃。
此诗集的主题,大至政治时事,小至日常生活及闲情逸致都有吟咏,可谓“遇见”皆入诗。而形式更是令人觉其面目一新,除了新诗还有传统古诗词,新诗与传统古诗词各占一半江山。
作者诗情如火,其火样的诗情集子中无论是新诗抑或是传统古诗词中都可见,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则是新诗《背影》《祈祷》,古诗词的《唐多令·意难欢》《一剪梅·除夕》。这几首诗词,题吟的都是庚子抗击新冠肺炎之情之景,读之便觉一股股如烈火般的诗情从诗人的心胸喷薄而出。诗人情怀总是诗,面对近年来最为严酷的疫情,诗人源于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热爱,才喷涌出如火的关爱之情。“当人民需要,信念点燃起勇敢的火把,紧握的冲锋枪……”(《背影》;“我这颗跳动的心,将成为,你凯旋时,那个最朴素的花环”(《祈祷》);“叹我中华两处忧,香江方安,武汉逆流。今宵提盏祝神州,国泰民安,万众同筹”(《一剪梅·除夕》)。
作者诗情如火,诗心求琢。这“琢”乃精益求精,是作者努力使作品更为完美。正因为作者在艺术上的努力追求,其诗的艺术亦佳,较为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善用比拟,常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入诗。如《背影》一诗:“病毒就是恶魔,就是投向人类的,弹雨刀枪”;如《春天来了》就将春天比拟作人,赋予春天以人的身姿与气息。文艺创作要运用形象思维,诗歌创作也不例外,诗中形象越突出,也就越有感人的力量。二是精巧与精致,这主要表现在集子中短小的新诗和四言古风及小调词中。如新诗《春雨》:“久违的你,来了,又去。来的无声,去的无息。轻轻地,打湿了树叶。清洗了,院落。在花草的叶尖留下痕迹,待我找寻”。这首诗分明受到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意的影响和借鉴,融古于今,写成了这首《春雨》,写得这么精巧又如此精致。再如古风体《湖中莲》“雨后湖中莲,独立水云间。曾经三两事,只道是从前。”湖中之莲,经风雨后亭亭立于水云间,风雨中经历的两三事,可能是悲辛的,但乐观而轻松视之,那都是从前的事了,都是浮云!诗意深遂,意境空朦,是多么的简练、精致、含蓄!
《遇见》集子里的诗,诗味浓郁,诗气灵动,诗韵如岚。峰岭间的岚轻灵、空灵、旷远、深遂,《遇见》的诗韵就较为拥有这些特点。诗词创作,既需要天赋,也需要努力。杨小彦两者兼而有之,但她的诗词,更多是从日常生活、工作中认真学习和感悟得来的。从《一剪梅·独善修身》一词中可见一斑,词曰:“沐浴更衣点绛唇。左手香茗,右手诗文。……度日从容,独善修身”。
杨小彥的诗词创作,已达较高水平,但如从高标准来看,仍有提升的空间,一是多深入社会,写出更多关于社会人生的厚重作品;二是在传统古诗词创作中,逐渐向格律诗方面挺进,既写古风,也写近体格律诗,这样诗的体裁就更完备,形式也就更丰富了。
新闻推荐
日前,北京市西城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赵某司法拘留15日,原因是他通过“黄牛”购买了一张高铁票并顺利出行。记者调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