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3月30日,BBC中文网播出一段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接受《HARDtalk》节目采访的视频。节目中,BBC主持人试图借所谓新疆问题攻击中国,叶刘淑仪对此反驳:“你去过新疆吗?”、“你刚刚描述的这些,你有亲眼看到吗?”
的确,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西方政客和媒体总是喜欢在新疆问题上大做文章,以至于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李杨都不免发问:西方一些人最近为啥热炒涉疆谣言?
总领事的疑问相信也是很多中国老百姓闹不明白的地方。面对无端指责,中国外交部多次做出阐释,然而横插一脚的人又偏偏视而不见。比如,3月12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近年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的1200多名外交官、国际组织官员、记者和宗教人士访问新疆,他们通过实地访问,了解到新疆的真实情况,认为自己在新疆的所见所闻同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和政客的指责完全不同。
特别是最近,两位新疆姑娘尼罗拜尔·艾尔提和陈宁发布了一篇《“强迫劳动”还是“追求美好生活”——新疆籍工人内地务工情况调查报告》,该调查历时9个月,走访5家广东企业,接触474名新疆少数民族工人。报告的结论是,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出疆务工是他们自主自愿的选择,也是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根本不存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报告中所谓的“强迫劳动”“再教育”和“监视”等问题。务工期间少数民族群众的各项权利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出疆务工的经历对新疆少数民族群众而言有很多积极意义。
可结果呢?在人证、物证面前,该不信的人还是不信,恐怕这些人不是不信,而是压根就不想信,不愿信。这次BBC主持人对叶刘淑仪的提问就很具有代表性,在采访中,主持人提问叶刘淑仪:“你看到中国政府在新疆所做的事、看到他们对该地区维吾尔族的压制,难道不害怕对新疆的‘压制性策略’正被强加于香港吗?”与其说这是一个提问,倒更不如说是一次观点的展示,因为提问完全建立在“存在对新疆维吾尔族压制”的前提上,这不是新闻业应有的,秉持客观中立立场进行的采访,而是立场先行,以宣传为目的的政治秀。这也是为什么BBC的报道在中国被民众视为越来越不专业,越来越不可信的原因,甚至BBC已经因为报道了太多虚假新闻被舆论认为是“BiasedBroadcastingCorporation”(偏见广播公司)。
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的新闻媒体,BBC国际新闻报道的职业操守是可疑的——“国际新闻上,我总是对他们半信半疑。对于斯蒂芬·麦克唐纳(BBC中国新闻记者)的报道,我总是把这看做喜剧”“‘BBC新闻工作’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修辞法,它可能是一块名为‘政治宣传’的蛋糕,整天被抹上一层薄薄的‘新闻工作’糖霜。”这是外国网友在推特的评价,而非来自中国网民。具体到涉疆报道,因为BBC驻华记者沙磊涉疆的假新闻,新疆有一些民众和实体利益受到了损害,他们打算要起诉沙磊。也因此,沙磊未履行必要离任的手续,仓促离开中国大陆,甚至在离开之后反咬一口,倒打一耙,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
媒体是理解世界的窗口,100年前的BBC以客观公正的报道确立了新闻报道的诸多原则,然而100年后自己却在国际新闻上率先丢掉了这些,放下意识形态的滤镜吧,这样才能认识一个真正的中国。
新闻推荐
4月1日,幼儿园的孩子们在阅读红色绘本。在国际儿童图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夏泽幼儿园开展“品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