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雨佳 (毕业于洛桑高等音乐学院教育系)
波光粼粼的小溪间,
有一条小鳟鱼,
轻快地游来游去,
似箭一样。
我站在溪边岸上,
静静凝望,
清清河水里,
它游得那么欢畅。
……
某日,我正在郊区公寓中。那一天风雨交加,天气格外寒冷。结束一周紧张的工作,我翻看着克里斯蒂安·舒巴特的诗。就是这样一首安安静静的诗,让浪漫派音乐家舒伯特创作了钢琴五重奏《鳟鱼》。
诗的作者舒巴特是一位德国诗人、风琴家、作曲家,以及新闻工作者。在那个贵族与宗教当权的古老欧洲,他常尖锐地批判贵族与神职人员,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传说中,他因此被活埋。
他的一生极其坎坷,屡次被驱逐出境。1772年,他被逮捕入狱并被扔进地牢十年。写这首《鳟鱼》时,他正在狱中。想象一下,那十年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在监狱不允许他接待任何访客,且禁止他读书和写字的日子里,他对牢狱外“自由人生”的向往。但彼时,德国各地的朋友称他为“自由烈士”并为他写诗。
我不禁问自己:“自由是什么?为什么所有人为它倾倒?”
从不会闲来无事与人探讨何为“自由”,因为这是太过高深的词,不能用简单的句子解释它的含义。可最近,我总想聊一聊关于“自由”与“教育”之间的事。
现代词汇“控制欲强”形容过度保护自己孩子的父母。这一类父母的童年中没有解释权,只有无条件服从,所以他们也不会沟通,在与孩子发生矛盾时,他们会立即宣布自己的权力。你常能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不要你了。”而成人版本的语言则是:“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那么我们就断绝关系。”孩子成为了他们生命的延续。除了此类威胁,还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去亲手规划孩子的人生,让他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站在父母的角度,他们的本意出于爱:小到决定孩子的早饭吃什么,大到决定孩子的考学、未来的工作以及居住地。甚至对方在谈婚论嫁时,也要做背后的“操盘手”。而一个孩子的快乐、天性、意志,仿佛不足挂齿。
受画家陈丹青的影响,我常对学生们说:“教育并不是权力,即使我是老师,也不代表我一定是对的。任何事情没有绝对,我们更多的是站在一件作品的两端,你我看见的东西一定是不同的。只有不断用思想去交流、辩论,才能最终将作品的本质还原。”在我的教学经验中,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出学生们自己思考以及判断的能力。
教育,靠的不是盲目服从,靠的是给予孩子不伤害他人的自由,与此同时去引导。就像正在牙牙学语或者蹒跚学步的婴儿,你若替他把想讲的话全讲了,或抱着他不停向前走,那么这个孩子终身不能学会讲话与走路。作为老师亦或是父母,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的是后果,并且问孩子是否能够承受。高级的教育果实最终导向高度自制。
新闻推荐
新华社达喀尔3月31日电尼亚美消息:尼日尔政府发言人扎卡里亚·阿卜杜勒-拉赫曼31日说,尼日尔政府当天挫败了一起政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