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群发短信,假冒多家银行名义发送服务信息,声称客户手机银行、银行卡、身份证等过期或失效,诱导客户点击短信中网站链接访问虚假手机银行系统,客户一旦受骗提供银行卡号或手机号、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不法分子就迅速冒用客户身份进行转账,盗取银行卡内资金,使客户资金遭受损失。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向消费者发送短信“钓鱼”链接是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法之一。消费者一定要对不明短信、不明网站链接和页面、不明手机APP提高警惕,尤其是在被要求提供个人银行账户敏感信息时,要多看多想,降低被骗风险。
一看短信是否真实。消费者在收到落款为“银行”的信息时,要注意辨别真假,尤其不能盲目相信异常号码发送的短信。消费者若不确定短信是否真实,可以到银行营业网点或向其官方客服电话咨询。
二看网站链接和页面是否为官方渠道。诈骗短信提供的网页链接可能是假冒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网页的“钓鱼”链接,也可能是病毒木马,不应轻易点击和操作。建议消费者登录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时,从银行官方手机APP或网站等正规渠道进入。
三看对方索要信息是否为个人重要敏感信息。消费者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付款码等均为个人重要且敏感信息,当有第三方要求提供或输入上述信息时,须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提供。(欧阳洁)
新闻推荐
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发布,中方专家组介绍有关情况自然宿主潜在多种可能性 国外或早有传播未被发现
羊城晚报驻京记者王莉新冠病毒溯源工作一直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3月30日正式发布中国-世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