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与杰作》◆作者: [英] W.S.毛姆◆四川文艺出版社◆译者: 刘文荣路来森
为何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书?
这,应当是每一位喜欢读书的人,都会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尽管,人各有异,观点纷纭,但总有一些观点、见解、做法,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
对之,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在其“读书随笔”中,也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为何读书?毛姆认为:读书是一种娱乐,一种乐趣,读书就是为了享受。当然,毛姆的“读书”,有一个前提界定,那就是:必得是“消闲性阅读”。因为在毛姆看来,只有此种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阅读。毛姆说:“我坚决主张为娱乐而读书。不应该把读书当作一项任务。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人生所给予的最大乐趣之一。”作为著名小说家,毛姆还对文学作品的娱乐性,作了特别的强调,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而艺术,就是为人提供娱乐的。”
怎样读书?毛姆认为,一位读书人,应当学会“挑剔”,不要盲目地听从所谓“开卷有益”之类的话。“挑剔”,就是要学会识别、挑选,选择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书,进行阅读。他认为,一些“坏书”,根本就不用去读;而一些理论深奥、枯燥沉闷,根本不能给人带来乐趣的书,如果读不懂,也不要勉强自己,除非不得已,也没必要去读。可以看出,他的“怎样读书”,是建立在“为何读书”的前提之下的。当然,毛姆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读书方法,例如“跳读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总体上有乐趣,也有教益,但有些部分写得啰嗦冗长”的书而言的,不过,每一种具体的“方法”,都是有一定的使用前提的,“跳读法”,它的使用前提就是:一是你要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二是你要有较强的信息筛选能力。
读什么书?毛姆给自己的“读什么书”,设立了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既有趣,又有益”。他认为:“只有读起来自始至终让人觉得趣味盎然又很有教益的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书。”有趣,自不待言;有益,似乎更重要,“如果文化不能使人品格高尚,不能使人力量倍增,那就一无用处。”
基于此,毛姆就为读者推荐了一部分重要作家、重要作品,主要是按国别推荐的,包括:英国、法国、美国等。基于此,毛姆还以自己的阅读为例,作出一定的“示范”。作为小说家,毛姆的阅读,自然以文学作品为主,但也不排除其他,只要是建立在“既有趣,又有益”前提下的书,他都会读,如:侦探小说、历史书、哲学书、宗教书、科学书等等。
当然,作为一代文学大师,毛姆的读书观点,尚有多多,如:阅读的独立性、如何看待一本书的缺点、如何看待畅销书等等。这一切,都包含在《巨匠与杰作:毛姆读书随笔》一书之中。
然则,《巨匠与杰作:毛姆读书随笔》一书中,最有分量、也最有价值的,却是毛姆对“巨匠与杰作”的评价。巨匠,是指大师级作家;杰作,是指其代表作品。其中包括:歌德、简·奥斯汀、狄更斯、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麦尔维尔、陀斯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莫泊桑、契诃夫等人。
这一类文章,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对大师“杰作”的评价上,但毛姆在写作时,却不是径直评论作品,而是先从介绍作家的生平开始:成长经历、成长环境,人际交往、个人嗜好,阅读写作、逸闻趣事,时人评价、社会影响等。而且,这种介绍,不是膜拜式的只阐述优点,忽略缺点;毛姆的笔下,每一位作家,都是“有血有肉,有个性也有缺点的人”。毛姆,还特别重视分析人物性格的“二重性”:个人修养与写作行为(作品)的冲突。一名作家,个人修养也许很差,但却不影响他写出“杰作”。对于这一点,毛姆有自己独特的“宽容的理解”,他说:“我会把这种矛盾,看作是天才的独特情况。正因为有这种"病态",他们才比普通人更具旺盛的精力,就像用不加水的肥料种出的瓜比普通瓜更甜,因为那些有毒的成分反而会使瓜的茎叶长得更为茂盛。”而对于他们的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毛姆也说:“作家的作品和为人是和读者无关的,读者关心的只是他的作品。”
此等观点,对与否,自当别论,但这,确是毛姆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毛姆会长篇大论地介绍作者的生平呢?因为在毛姆看来:“一个作家写出怎样的作品,取决于它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而言之,就是:怎样的人,写怎样的书。他不惜长篇大论,写这个“人”,就是为了凸显这位作家独特的“个性”,实际是在为准确理解他们的作品做铺垫。所以说,明白了作家的“个性”,再来分析作家的“杰作”,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国家卫健委5月2日通报,5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