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藏记》◆作者: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董全云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两个关于大学的神话,一直为知识分子“念兹在兹”:一个是蔡元培掌校时期“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北京大学,一个是抗战南渡后的西南联合大学。
曾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宗璞的《东藏记》以抗战期间的昆明为背景,叙述的就是惨烈战争背景下以联大师生为代表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况。
《东藏记》,顾名思义说的就是东躲西藏地跑警报和搬到农村住下躲警报的生活实景。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就是在这样东躲西藏的战乱中进行着他们的事业。故事以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夫人吕碧初和女儿孟离己、孟灵己等一家人为轴心,写出从京城南下的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的个人遭遇、情感经历以及心灵成长的历史。小说中人物形象性格各异,生动鲜明,而人物性格也在随时代、环境、个人成长而变化。书中对主要人物并未工笔细描,但读者却能看到他们的神情气韵,一如中国古典水墨画。
战争在作者的笔端被重构。抗日战争中,一群知识分子在大学南迁之后,在日军的轰炸和追击下,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直至无处逃遁。在《东藏记》里,孟弗之,方正,沉稳,坚定;明仑大学的知识分子中,落拓不羁的白礼文,聪明透顶却被欲望所累的钱明经,还有学富五车却未必有多少独见的尤甲仁夫妇,是在作者笔下刻画得特别突出的几位。民族文化的火种不绝,就有了希望,有了活力,他们在物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精神富有,理想不灭。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以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描述出众多的知识分子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实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
小说作者宗璞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由于作者的家庭生活环境,以及作者融贯中西的学问根底,使得这部作品的人文内涵和艺术品格非常内在,大有“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的气象。在作者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
细腻、含蓄、流畅温婉的语言风格,确立了《东藏记》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使之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它取材于大学校园,生成于时代大格局,文中浓郁的书卷气息,浸入骨髓的中国文化底蕴,在阅读中让人愈感生动,余香袅袅。在战火纷乱中日常生活的人性美,使人顿觉温暖、清贵。作者在历史拉开一定空间的年代,以特定的生活场和男女情感纠葛,以一位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那段历史去描绘和反思,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质和坚强生机。
“"我们绝不投降!"这句话在刚劲的秋风中滚过树梢,滚过屋顶,滚过天空,有力地撞在每一个人的心上。”读完《东藏记》,合上深红色的书扉,小说结尾最后一句铿锵有力的呐喊用力地撞击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上,意犹未尽,发人深思,让人振奋。
心念在阅读中慢慢凝聚,凝聚成一种信念,恰成一种力量,从以前的战乱至盛世的今天,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读这本小说,仿佛将我又重新带回那段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砥砺品格,寓意深远。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集体,不该在小说里,抑或西南联大的历史记忆中。
宗璞说,写战争,不能只写战争,还要超越战争——这或许是《东藏记》的最大魅力所在。
新闻推荐
◆《文学课(浓缩沈从文60余年文学经验的阅读写作课)》◆作者:沈从文著/紫云文心出品◆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刘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