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立新 (光明区实验学校教师)
经典名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诞生整整七十年,其所刻画的“最可爱的人”的英雄形象已经深深锲入广大读者的心灵,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精神偶像,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价值追求。
经典以及经典所塑造的“最可爱的人”的英雄群像诞生于抗美援朝的烈火硝烟之中。
在这样一场伟大的战争中,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不应该也不会缺席。他们拿起专属于自己的特殊武器——笔,深入前线,走进阵地,走近医院,走进炸不断的千里运输线,近距离观察火热的战斗生活,聆听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的心声,感受钢铁战士的战斗精神。
著名作家魏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朝鲜。在前线,他一呆就是3个月,踏足被炮弹犁遍的阵地,目睹了战士们的英勇果决,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他深入基层,与广大干部战士一次次地谈话,召开一场场座谈会,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作为一名作家,他敏感地意识到,他的职责不仅仅是把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一切告诉读者,还应该深入志愿军的心灵,寻找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机和力量源泉。
1951年2月回国后,他细心构思,精心选材,舍弃了自己擅长和喜爱的诗歌形式,采用了时效性最强、传播力最好的通讯形式,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题,将自己的澎湃激情、热情讴歌、深邃思想倾注笔端,写出了经典名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初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甫一发表,立刻引爆了广大读者的泪点,在全国人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将文章印发全军。此后,作品流传中外,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时隔70年,重新翻开这一篇红色经典,我们依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那汹涌澎湃的感情如潮水扑面而来。
从纯粹的文学艺术角度看,《谁是最可爱的人》或许谈不上有多么伟大的文学创造,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篇真正抓住了时代脉搏,喊出了亿万中国人心声,弘扬了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经典作品。一篇短文,树立了“最可爱的人”的历史坐标;为人民子弟兵树起一座英雄丰碑;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超越了同一时期的许多大部头文学作品,成为了经典。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中国是一个传承了红色基因的国度。正是一代又一代“最可爱的人”的无私奉献、浴血奋战、忍辱负重,才有了亿万人民的岁月静好、幸福安康。回顾我们党一百年的漫漫征程,我们既为无数“最可爱的人”的奋斗、牺牲而心生敬意,也更加感奋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需要以“最可爱的人”的境界、品质和精神,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新闻推荐
□林如敏网综节目《青春有你》第三季被广电部门责令暂停录制。靴子终于落地,这档被群众持续举报的节目貌似要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