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每当暖阳升起,路过台城园田村时,总见到一些妇女在村头、村中、村尾三口水井旁边欣喜地洗刷衣服、薯类、蔬菜、生活用品等。村妇说,井水不同于自来水,井水冬暖夏凉,冬天不会冻伤手指,而自来水没这个功能,这是村妇们冬天喜欢用井水洗刷的原因。
看见这三口井,我就忆起家乡的水井和当时淘井的乐趣。
20世纪70年代,家乡还没通自来水,井水是每户家庭必用的生活用水。
水井每半年、最长一年时间需要淘井,把井底里的旧泥沙、渣滓、木块碎、胶袋等垃圾全部清理干净,用竹刷子把井壁的青苔刷下来,用清水将井壁冲洗干净,这样就确保井水清洁卫生,甘甜可口。若长时间不淘井、不用水,井水就会变质、发臭,不能食用。
淘井的最佳时机是冬天,这时雨水极少,地表水也少,井里源泉出水缓慢。
孩童时,我经常看到大人爬到井底淘井。淘井多是男子汉,他们胆子大,不恐惧。淘井时,一个在井底淘,一个在井面上当助手,淘一口井最快都要一个多小时。
20世纪70年代初,我读初中时,有一年,男人们都外出干活去了,没空余时间来淘井,而我刚好放寒假在家。于是,我自告奋勇接了这活。第一次爬下井底淘井,邻居的两女生在井面负责吊垃圾。
我们先用水桶将井里的少量井水全部扯上来,囤积了几桶水用于洗井,其余全部倒掉。还别说,第一次下到六七米深的井底,心里真的挺害怕,手脚有些颤抖。我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手抓住井口边沿,双脚不停在井壁里探索着凹陷处,边下井边用竹刷子把井壁上的青苔刷下来,一脚接一脚地下到井底,上面的女生把桶子放下来,我将下面的杂物、污泥、木碎、苔藓等垃圾全部装入桶子里,由上面的人逐桶吊上去。清理完垃圾后,我赶紧爬上来,用预先装好的几桶水冲洗干净井壁,再一次爬下井底,用水勺将污水逐瓢淘到桶子里吊上去。如此几次,约两小时把水井淘干净,再用干净的沙子铺在井底里,才算大功告成。
第二天,挑着淘洗干净的井水回家食用,感到井水特别清澈、嫩滑、鲜甜,水味散发着浓郁的芳香。邻居得知这次淘井是我干的,都表扬我,说我为村民们做了一件好事。为此,我心里乐开了花,连续几天都像吃了蜜糖似的,甜滋滋的。
这事经邻居几位女生传开后,同级的一位女生,竟然于某一天专程来到我家,说她家附近的水井很长时间没淘井了,水质变差,时有异味,问我能否前去帮忙。她诚心邀请。我想,反正放假在家也是闲着,淘井是一件利民众、益健康之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跟着她去了,在几位妇女的帮助下,把这口井也淘洗干净,大家对此感激不尽。
这些年,我淘水井起码有十多次。记忆中最难忘的是,有一年暑天,我晚上放学去挑水,竟然发现井水面浸着一只死老鼠,害怕极了,连忙叫上几位邻居,把大半井的水全部扯上来倒掉。那时季节雨水充沛,出水量大,井水很难扯干,多人连续不停用一个小时才将井水扯干,人人累得筋疲力尽。水扯干后,我赶紧拿起手电筒爬下去淘井,洗了几遍,居民才敢食用这井水。
淘井乐,乐淘井。初中时代的淘井经历,是一次历练胆量的机会,是人生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无私为人民服务意识增强的表现。自那以后,我的恐惧心理没了,信心满了,活力强了,困难少了,对人生的成长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很怀念那个年代的淘井乐!
新闻推荐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五一”假期旅游市场数据 国内2.3亿人次出游 超疫前同期水平
■5月3日,游客在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新华社发文化和旅游部昨日晚间公布2021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数据。统计显示,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