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夫妻二人因各自忙着救助病人,见面寥寥。虽然同在一间医院,但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科室很难见面;经常一个刚下班回家,另一个则匆忙上班;两口子各自忙碌,很少同时轮休。“5·12”国际护士节前夕,记者来到市博爱医院,采访了一对“护士夫妻档”——颜皓和赵海莲,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倩 实习生 林彦燊 通讯员 王蓉
工作中相遇相知的“姐弟恋”
当天下午4点,急诊科手术室,刚刚上晚班的急诊科护士颜皓手持评分表,紧张地注视着一场定期抢救演习,准备点评。“病人口腔干净,呼吸急促,四肢发颤,血压不"好",判定是呼吸衰竭。”年轻的一线医生向二线医生报告了患者的情况,周边的护士分工明细,有条不紊地协助医生处理病人的各种情况。
4点33分,抢救演习还未结束,一辆救护车停在了急诊科门口。担架员迅速从车上卸下了病人,并被送入了抢救室,颜皓要参与新的抢救,而他的妻子赵海莲此刻也在不远处的手术科室内忙碌着……
趁着颜皓闲下来的间隙,记者采访了他。1985年出生的颜皓老家在湖南,给人一种憨厚干练的感觉。在护士行业,“女多男少”是常态,这也让颜皓在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有过一丝的犹豫。“哥哥是一名医生,他告诉我学医好,对以后就业很有帮助。”抱着这样单纯的想法,2009年颜皓从长沙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来到了博爱医院。
进入临床一线工作之后,颜皓越来越感受到了身为护士的责任重大,更体会到了关键时刻男护士的重要性。“男护士力气大,心理素质好,在急诊科,经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作为男护士更容易应对。”颜皓说,每次看到病人和家属对他露出感激肯定的笑脸,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在新护士轮科锻炼的过程中,时年24岁的颜皓与当时29岁的女护士赵海莲相识。颜皓回忆,“当时我跟着她学习,她人好,长得也好看”。作为前辈,赵海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鼓励让颜皓快速成长,两人很快坠入爱河。提到妻子,颜皓眼里满是爱意:“妻子比我大5岁,我们是姐弟恋,2011年就结婚了,现在孩子已经8岁了。”
同一家医院就职 上班时间相见难
因为工作关系,两个人的休息时间常常错开,即使在平日都是白班或夜班的情况下,夫妻二人也因各自忙着救助病人而见面寥寥。颜皓说:“我老婆参与手术抢救,从穿上手术服开始,就不能上厕所看手机做别的事情。手术长短不定,有时候一场手术持续6、7个小时,她现在已经进去两个小时了。”
“这么多年,最让我们亏欠的还是儿子。”颜皓感叹道,2011年结婚至今,由于护士工作两班倒的特殊性,夫妻二人多年来往往“一人刚上班,一人才下班”,二人同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儿子今年8岁了,掰个手指算一下,这些年我俩同时陪伴他的次数不超过十次。经常出现我们都在上班,孩子只能给岳父岳母照看的状况。”因为工作的原因,颜皓的儿子经常一放学就被接到科室。耳濡目染下,儿子对医务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甚至已经很熟悉医院各种抢救器材和护理常识了。颜皓笑着说,“我儿子都可以做一个"小护士"了,有一次我老婆带着他去聚会,刚好旁边有个同事过敏了,他立刻说要用"甲强龙"(常用于急救的抗过敏的药物)就好了。”
一年到头,急诊科的忙碌从未停止。从业12年来的春节假期,颜皓只回了一次老家湖南;忙碌的工作,早已让他没了“假期”的概念。“一般人工作日忙假期不忙,我们是工作日忙,假期更忙。试过好几次,从上班到下班,基本不用下救护车,都在去抢救和回医院的路上。”他说:“我们不快一点,病人就会死。慢一秒就多一分生命危险,所以我们工作时都高度紧张,随时待命。”
“如果要说护士节有什么愿望,我就希望大家都积极锻炼,身体健康,希望社会各界及病人家属能对护士工作多一份理解和宽容,这样即使我们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颜皓说:他还想对所有护士说一声节日快乐,希望妻子在工作中不要过于劳累。
截至当天下午6时,记者离开医院时,颜皓的妻子赵海莲,仍在手术室忙碌着。
新闻推荐
◎王溱八年前母亲节那天母亲去世了。与我们兄弟几个一样悲痛的还有姨和舅。在他们心中,母亲不仅是大姐,也是“母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