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
吉鸿昌,1895年生,河南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1921年冯部扩编为第十一师,吉鸿昌升任营长。1925年10月,吉鸿昌升任绥远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任警务处处长,不久后又被推荐任三十六旅旅长。
1927年三十六旅扩编为十九师,吉鸿昌升任师长,率部进驻潼关。这一时期,他一方面大力支持共产党人在部队开展政治工作,一方面同著名共产党人刘伯坚、宣侠父、魏野畴等亲密往来,向他们请教革命道理。
1931年夏,因特务告发,吉鸿昌的潢川起义计划夭折。1931年8月,蒋介石解除吉鸿昌的兵权,强令他“出国考察”。吉鸿昌此次出洋,时值“九一八”事变爆发。吉鸿昌环游了欧美等十余国,沿途向各地侨胞积极宣传抗日。
1932年2月28日,吉鸿昌从国外回到上海。他立即找到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商谈抗日救国活动大计。同年秋天,他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告成立,吉鸿昌任第二军军长。6月20日,冯玉祥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他率同盟军主力分3路北进,在一个月内,抗日同盟军接连收复察北四县,使日军遭到九一八事变以来的第一次沉重打击,震动中外。
1934年5月,吉鸿昌参与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被推选为主任委员。这时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霞飞路40号的家,成了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在楼上一角,他还设立了简易印刷所,印刷反法西斯大同盟的机关刊物——《民族战旗》和党的秘密文件。
吉鸿昌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密切注意。11月9日晚,吉鸿昌被捕。临刑前,他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正气浩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英勇就义,年仅39岁。
2009年,吉鸿昌被评选为“100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据新华社郑州5月17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太原5月16日电(记者孙亮全)云冈文化保护法庭近日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正式揭牌,成为继云冈公安派出所成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