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内 有趣社会 今日国际 白话体育
新岭南 > 热点 > 多彩国内 > 正文

请为文脉留一音

来源:信息时报 2021-05-20 11:04   http://www.kcqsx.com/


新华热评

“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该听谁的?以哪一个为准?

名字,是一种文化。六安历史悠久,自战国时便存在“lù”的古音,地名是以“六”“六国(录国)”“六安国”“六安州”的历史延续而来,无论古音还是民俗传承的方言,都读“lù”,这是当地文化传承中最珍贵的一抹乡音。

名从主人。安徽省政府十几年前曾表示,地名读法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六安应该保留“lù ān”旧读音。一个地方地名读音,不应轻易更改,正如不能轻易更改一个人的姓名一样。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认为,除非严重影响交际,去除“六(lù)安”这种沿袭古音的读法不太妥当。

事实上,“六安”读音争议由来已久。的确,翻开今天的现代汉语词典,“lù”的读音已不见踪影。有专家认为这顺应了普通话语音变化趋势,是尊重语言事实的体现。但词典里不存在,并不意味着现实中不存在。汉语词典是对语言的规范,更应呈现文化的积淀。在浸透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土地上,许多地名历史积淀深厚,这种特殊性决定其古音的更改尤须慎重。毕竟当地居民依历史文脉故老相传读出来的才是活的地名、活的语言。

从铅山中的“铅(yán)”、蚌埠中的“蚌(bèng)”,到乐亭中的“乐(lào)”、蔚县中的“蔚(yù)”,再到台州中“台(tāi)”、丽水中的“丽(lí)”,为一地留一音,并不鲜见。

面对当前地名读音的争议,民政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典编纂机构等有关方面应积极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和研究,回应关切,让每个地名都承载起历史和现实的内涵,读得明明白白。

一个地方或一段历史少了一个读音,看似小事,实则关乎文化基因的承袭。知识是冰冷的,但人文是有温度的。只有文化之脉长存、生活之树才能常青。

◎李亚彪、陈诺 新华社记者

信息时报评论邮箱:xxsbpl@126.com

新闻推荐

奋(国画)

□李平野5月28日,“牛转乾坤——2021辛丑牛年李平野作品纪念展”在浙江绍兴柯桥美术馆举办,展期至6月20日...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请为文脉留一音)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