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心 摄
应该承认,在中华民族抗疫史中,直到我们掌握了疫苗这个“杀手锏”,才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局面。在我们国家开始组织全民免费注射新冠疫苗之时,阅读《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解这100年间,神州大地上发生的那些组织抗疫、研制疫苗、利用疫苗的故事,自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1910年末,哈尔滨瘟疫暴发,局面失控。一位叫伍连德的医学博士临危受命,担任清政府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组织抗击瘟疫。他通过首例尸体解剖,确认为鼠疫流行,进而建立防疫队伍、制作并分发“伍氏口罩”、实施病患隔离、对症治疗以及焚烧尸体等措施,在短短三个月内全面控制了哈尔滨鼠疫大流行。伍连德,作为中国现代防疫事业的先驱,连同这一事件被载入史册,由此拉开了中国利用现代医学防疫的序幕,也成了《中国疫苗百年纪实》的序章。接下来,从中国第一支青霉素的研制诞生,到解放区的疫苗故事;从抗击察哈尔鼠疫这新中国防疫第一战,“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建设形成科研力量,到全民动员的爱国卫生运动;从举国消灭天花、麻疹攻坚战、消除脊髓灰质炎、控制结核病的持久战、甩掉“乙肝大国”帽子……作者踏着历史的节拍,或急或缓,或轻或重,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中国疫苗百年全景图。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的中国防疫,已经从弱到强,敢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肩跑,正朝着疫苗强国的梦想迈进。
我和许多人一样,都是在疫苗的佑护下茁壮成长起来的。小时候曾见过一些哥哥姐姐跛足,大人说这是小儿麻痹后遗症,而我们很幸运有甜甜的糖丸疫苗吃,再也不会染上这个病,这是我对疫苗最直接的感受。书中对这一疫苗的研发,有专门描述,也直接改变了我童年形成的肤浅认识。1960年,经过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顾方舟带领团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活疫苗,其中的临床试验,首先是在这些科学家自己以及他们的孩子身上完成的,这,真是让人泪目的情节。又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顾方舟团队将方便运输保存的糖丸疫苗推向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中国疫苗百年图强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像顾方舟一样技术高超、不畏艰险、甘愿奉献的英雄。前有伍连德,后有首位牺牲在防疫一线的科学家俞树棻,还有汤飞凡、齐长庆、王良、孙柱臣等等,他们赓续传承,用生命书写中国疫苗史的辉煌,亦在《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民族脊梁,是真正的英雄。
所谓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那么,这些英雄的内心,闪耀着怎样的精神之光,为我们点燃了祛除瘟疫之火?解读他们的内心密码,成了该书的最后一章:对爱与责任的诠释。驱魔灭疫的“上医”精神、以身试药的精神、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愿做绿叶衬红花的精神、凤凰涅槃的精神。他们内心这些深邃深刻的精神力量,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与铭记。
新闻推荐
连续多月的紧张工作,难得有个中场休息的间隙,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想到“要犒劳自己”,一拍即合结伴休假去了趟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