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贱德
突闻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心里十分悲痛,想起与袁院士的一段交往。
那真是缘分。1968年12月,我从湖南邵阳下乡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1971年秋天我大哥从湖南邵阳汽车发动机厂来海南进行汽车发动机耐高温的试验,地段在三亚南田农场(兵团三师八团),我去看望大哥。
当时天气炎热。哥哥和几位师傅在烈日下开车。在一段专用试验道上来回行驶,车道旁边就是成片的稻田,金黄的谷穗沉甸甸的。我随便地问了一句:“这稻谷怎么长得这么好?”大哥指着田边的茅屋说:“这是湖南几位水稻专家来搞试验育种的。”太阳西下,正好到了吃晚饭的时候。茅屋里走出两位农民模样的中年人。大哥说前面的就是育种专家。我因为是兵团的报道员,对什么都感兴趣。马上走过去与他们打招呼:“我是建设兵团一师的也是湖南人。请问你贵姓?”前面那位“农民”说:“我叫袁隆平,跟这几位搞发动机的师傅一样。也是来搞试验的,我在湘西农校教过书,江西人。算湖南江西老俵。”我再问了一句:“你们搞育种跑到海南来干什么?”袁隆平笑了:“这里一年三熟可以抢时间呀。”袁隆平又问我:“小伙子啊,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回答说:“叫郑贱德。下贱的贱。”袁隆平哈哈大笑起来说:“我们家乡许多农村孩子也叫"贱"呀,牛啊。不过,你一定要努力上大学,我就是湖南农学院的。”真没想到袁隆平随意的一句话成了我人生的指南。
这么一问一答,我们就显得随便多了,我看到他住的是茅草房又问道:“你们专家也住这么简陋。跟我们连队的战士住的一样。”袁隆平说:“唉,住差一点没关系,就怕晚上的蚊子。不过,我们的目标是要让中国的水稻超1800斤。”我一听,惊讶了,当时兵团产的水稻才600斤,听袁隆平讲的,我简直听到了一个天文数字。“农民”模样的专家这么平易近人,心存高远,一定是个有远见的“农民”育种家。
袁隆平成了院士专家后,我才从新闻中了解到:2021年5月9日,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在三亚验收,平均亩产高达1004.83公斤!袁隆平与海南真有缘!民国时期,他曾祖父被任命为文昌县县长,一到任,发现海南话一句都听不懂,马上打道回府了。曾祖父与海南擦肩而过。袁隆平注定要续上这份缘,1968年冬带着曾祖父的海南故事,袁隆平背上行囊,先步行后乘汽车,搭火车再改水路,一路颠簸,踏上海南岛。袁隆平落脚三亚南田农场。住的是茅草屋,屋内没有电灯,用的是煤油灯,床上用竹编的木架床。为了防止蚊虫咬,晚上睡觉他们用薄膜裹身,用煤油灯看书研究资料。1970年11月,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三亚南田农场发现一株不育野生稻,后被命名为“野败”,以这种野生稻雄性不育为根本,育成不育系品种,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三系”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就发生在我战斗过的生产建设兵团。袁隆平续上了祖辈的海南缘。而我与他在海南的一面之缘,也成了我珍贵的记忆。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6日说,今年7月1日,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标志着我国汽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