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
宁夏银川军分区原副司令员、湖南省安乡县藉老红军周玉清每当提起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总会讲起他与一张山羊皮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1935年9月中旬,周玉清所在的红二方面军从湖南省澧县境内出发,一路历经千辛万苦,经过200多天艰难的跋涉和战斗,跨过了湘、鄂、贵、滇四省后,终于来到了四川甘孜,同红军四方面军会师。
在甘孜休整的一天,连队弄到了一只90多斤重的山羊。羊肉吃完后,炊事员将剥下的羊皮丢在了荒地上。恰好,周玉清经过那里发现后,赶忙捡了起来,早就听说草地气温变化大,或许这张羊皮对以后会有用处的。于是,周玉清捡回去后,经过裁余补缺,缝成了一整张,带在了身边。
新的征程开始了。
一踏上荒漠的草地,不要说难见地上的动物,就连天上的飞鸟也很少见到。最难熬的是夜晚,地面是湿漉漉的一片沼泽地,宿营时难得找到一块平地。周玉清把羊皮铺在地上睡觉,这样既防潮又保温。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有时候行军时走着走着,霎时,狂风大作,天气冷得像一把把尖刀刻在人的脸上。有时候冰雹从天而降,砸得人无处躲藏。每当遇到暴风或冰雹打来,周玉清就将羊皮裹在身上御寒,或用树棍支架羊皮来当伞用。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刚到草地时,除了语言不通外,还与藏族同胞有一定的隔膜。藏族同胞受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宣传,将食品和物品等藏了起来。于是,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甚至只带3至4斤食品。
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还有不少红军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得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
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或者自己屙出来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
每当肚中饿得咕咕叫时,周玉清便从草地里寻来一点野菜,再从捏紧的粮袋口子里倒出一丁点青稞面在磁缸子里面,掺在野菜里充饥。
尽管如此,周玉清在出草地的最后几天里,把皮带和皮鞋都填进了肚子后,还是断了粮。
怎么办呢?茫茫的草地里,路上行走的都是饿得摇摇晃晃的人影,沿途的树皮和野菜都剥光寻光了只好嚼着又苦又涩的草根度日。
一天宿营时,周玉清铺开羊皮,正准备躺下去。突然,羊皮上肉腥的气味扑入他的鼻孔。他的心不由得怦然一跳:牛皮能吃,羊皮难道不能吃吗?一个冒险的意念闪现后,周玉清倏地从身上拿出刀来割下一条羊皮,在旁边篝火上燃烧起来。待出现谷粒般的小泡后,他就用水清洗,再用刀胡乱将羊皮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放在缸子里熬。水刚开,一股不可言状的腥味向四处漫溢,周玉清咽了咽口水后,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
就这样,这张山羊皮成了周玉清唯一的粮食,维持了他3天的生命。走出草地时,这张羊皮只剩下一尺来宽,二尺来长的一小片了。
新闻推荐
红茶、猕猴桃等农产品通过溯源技术贴上具有“前世今生”信息的“身份证”;养殖流程数字化,有效降低牲畜死亡率,提高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