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前不久,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说了一档事,耐人寻味。有一个外地患者对这位医生说,我很牛。医生问他,你怎么牛?他说,我得了感冒是去协和看的。医生回怼道,那你真牛,你得了感冒完全可以在当地看,干吗坐飞机来北京到协和看?把看病当成一种炫耀吗?(《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1日)
去协和看感冒并不牛。这位患者坐飞机到北京看感冒,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无论算经济账还是时间账,都极不划算。即使患者只是到北京时顺路去协和医院看感冒,也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样不值得。把一件错事拿出来炫耀,则是错上加错。
尽管觉得去协和看感冒很牛的人很少见,但认为到大医院看小病是个人能力与身份的体现,却大有人在。生活中,更常见的表现则是,小病大治。比如,要做一个难度不高的小手术,也要到顶级医院,找专家主刀。尤其是涉及孩子时,即使明知“问题不大”,也要找大医院的大专家诊疗。
当然,这种错误想法的产生,也不能全怪患者。应该说,分级诊疗制度不健全,是催生这类想法的重要原因。比如,基层医疗机构对于看不好的病,不是主动替患者联系大医院,而是由患者自行外出求医;比如,大医院无论大病小病都来者不拒,可以转到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仍留在本院治疗。如此不按分级诊疗规则来对待患者,患者当然更希望到大医院一次解决问题,免得往返周折。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曾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分级诊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患者不合理流动,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要想做到这一点,除了大幅提升基层的诊疗水平之外,还要在大小医院之间建立通畅的转诊通道,使患者在选择医院时有指引,不必自作主张。
◎罗志华 医生
新闻推荐
黑系房车BlackSeries传承中华美德铭记尊老爱幼企业之所以值得尊敬,不在于其拥有多高的市值,而在于其能承担多少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