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在广东珠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公开亮相。 □撰文 余落
2021年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进入预定轨道,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目前,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有媒体报道,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正式亮相。而这,也让世界不少国家为之羡慕……
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以后,不少人都说这开启了中国空间站的时代。
但是实际上,天和核心舱发射只是开始,中国空间站工程将在今明两年实施11次飞行任务,其中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才能围绕核心舱完成中国空间站的组装建造工作。可以说,后面任重而道远。
太空中“拼积木”
为了满足能让宇航员在空间站内生活、工作的条件,空间站必须要具有宽敞空间。但受限于火箭燃料的推力,单次火箭发射能送入太空轨道的材料有限,这就限制了空间站的体积。
因此,建造空间站一般需要多次火箭发射,分批将各个模块送入太空轨道后再进行拼接,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建设所使用的方法。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实验舱、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船构成,基本构型已确定由核心舱和两段实验舱组成“T”字形组成。
运补给+加燃料
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发射,就是为了运送航天员的生活补给、维修工具还有科学实验设备。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空间站加燃料,就像空中加油一样,接上管路后能源源不断地给空间站进行燃料补给,才能使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
等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把供给和燃料运达空间站后,接下来要发射的,是神舟十二号飞船。据了解,三名航天员组队将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在太空中驻留3个月。
空间站有大空间
按照发射计划,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实验舱和载人飞船连接到天和核心舱,共同组成中国空间站的完全体。与其他航天器相比,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可以称为庞然大物。
有人统计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大概是7立方米;“ 天宫一号”航天员有效活动空间约为15立方米,而在中国空间站里,航天员活动空间扩展到了110立方米。
有太空专家这样比喻:如果天宫二号相当于一室一厅的房子,那么中国空间站就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的“ 豪宅”。
后起之秀
中国空间站将成世界唯一空间站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可以说是国际社会上的后起之秀。早在1961年,苏联宇航局加加林就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太空当中绕行地球一周。这是人类首个成功的载人航天项目。直到42年之后,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发射成功,太空上才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但不管是东方1号还是神舟五号,这类载人航天器都不能让宇航员在上面长久地生活、工作。在短暂完成自己的飞行任务后,宇宙飞船必须及时回落在地球上。如果将宇宙飞船视作载人航天器的 1.0 版本,那么空间站就是它的 2.0 升级版。
空间站可以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上面有能够维持人类生活、实验的一切设施。可以说,空间站相当于宇航员在外太空的一个 “家 ”。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距离地球400公里近地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于2010年开始全面使用。这是一项国际太空合作的计划,以俄罗斯和美国为主导建设,曾经有19国的宇航员乘坐美俄两国的飞船造访过国际空间站。但中国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
然而,美国和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项目方面的投入不断“萎缩”,国际空间站也日益老化,俄罗斯此前正式宣布,将在2024年国际空间站运行合约结束后退出该项目。届时,中国空间站已经于2022年建成,也就是说,2024年后,中国将拥有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
随着中国空间站服役日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有报道称,目前已有28个国家申请与我国进行合作。
中国空间站
运行高度 3440-450公里的近地轨道
额定成员 3人,最多6人
设计寿命 10年
基本功能 支持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和工作
运行模式 在轨运行期间载人飞船往返运送航天员,完成人员轮换,货运飞船完成物资补给
相关简介 一个多模块在轨组装的空间实验平台,是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新闻推荐
4.1亿年前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布拉格期长吻三歧鱼化石。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盖志琨供图据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记者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