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过去,群众需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一如既往做好疫情防控措施。
防控提示:
1.群众对新冠病毒是普遍易感的,接种疫苗是获得免疫力,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阻断病毒的传播,有效降低感染、发病、重症和死亡风险的重要措施。建议大家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特别提醒:打完新冠病毒疫苗,24小时后才能测核酸。
2.少聚集。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3.常通风。建议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
4.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及时处理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消毒。
5.戴口罩。在环境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到医疗机构就诊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1米)时,正确佩戴口罩。
6.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有症状时,及时就医。
二、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传染病,它和手足口病是一对“兄弟”,都来自肠道病毒大家族,需按照手足口病同等管理。5岁以下的小朋友高发,幼儿园常常是聚集性疫情的高风险场所。
防控提示:
1.勤洗手。这两种病都为肠道传染病,以粪-口传播为主,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把手洗干净。另外,成年人也会感染肠道病毒,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注意环境卫生。小朋友的衣服、尿布、毛巾、被褥等物品,要经常换洗和晾晒。居室要常通风,勤打扫。
3.小朋友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送医就诊,并暂停入园;如被诊断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小朋友需按照校/园医的要求做好居家隔离。
4.社区传播是引起疾病传播的一个常见方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都比较长(最长10天),且病症消失后1周仍有传染性。在疫情流行期间,建议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三、登革热
6月气温逐步升高,雨水渐多,温暖潮湿的天气适宜蚊虫孳生,利于登革热的传播。登革热是由蚊子叮咬人传播登革病毒引起的,因此防蚊灭蚊是防控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防控提示:
【防蚊篇】
1.清除蚊虫孳生地。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三天换水一次,同时注意清理托盘积水。
2.安装纱门纱窗、挂蚊帐。
3.保持通风干燥。
4.做好个人防护。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喷涂蚊虫驱避剂。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是传播登革热白纹伊蚊的活动高峰期,到户外活动更要格外注意。
【灭蚊篇】
家庭灭蚊首选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等。也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灭蚊,使用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家具、皮肤上直接喷洒,喷洒前收藏好食品和餐具。
此外,特别提醒,除了做好防蚊灭蚊,居民还要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四、防溺水
溺水事故在每年夏季的时候高发,该如何防范呢?
1、孩子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容易出问题,如果游泳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患病者不可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可游泳。上述患者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另外女性在月经期间均不宜游泳。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会处以及落差大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不宜游泳。
光明新闻记者 练洁雯 (资料来源:光明区疾控中心)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拉萨电(记者李键)6月的狮泉河烈士陵园,不时有人来到孔繁森烈士墓前,为他扫墓。“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