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石水镇田心村通过党建引领,激活村民自治的“源头活水”,推动1470亩耕地完成整合治理。
田心村白楼村民小组不仅整合了400多亩耕地,还修建7条机耕路,土地价格大大提升,靠人肩挑背扛运黑皮果蔗卖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真没想到,外出时间没几年,白楼村在村党支部和理事会带领下,搞农村耕地整合治理,现在"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地平整、机可耕",农村耕地变成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是横石水镇横岭田心村祖籍白楼一位乡贤回家省亲时的感慨之言,也是该村近两年变化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英德市横石水镇横岭田心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面开展土地整合整治。截至目前,该村理事会共整合治理耕地1470亩,5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一户两地以下整合目标,耕地价格提升1倍以上。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焦莹通讯员吴权瑞黄振生
选优配强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引领作用
横石水镇横岭田心理事会包含田心、白楼、东风、圳头、联合等5个村民小组。2012年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以来,横石水镇党委政府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选出在田心村党员群众中有号召力且有经济发展思路、办事公平公正的龙毅坚为村党支部书记,龙裕丰担任村支部委员兼理事会长。
田心村成立党支部和理事会后,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标准化党支部和理事会。该村充分利用村文化室,把其作为党支部活动场所,为支部议事决策提供了阵地保障。有了阵地后,党支部定期组织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规范党组织运作;加强党员培训教育工作,把一批思想觉悟高、整治素养好、有文化、有致富能力的中青年村民吸引到党组织中来,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实现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使党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为巩固和加强村党支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该村还实行“三个优先”机制,即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党组织优先设置在先,并明确村内群团组织和经济组织要由党员担任“一把手”,村小组党群理事会机制的召集人也由党员担任。通过党员示范,将党组织的作用辐射开来。同时,规定凡涉及本村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的大额资金使用,如农村集体土地(林地)承包、集体资产处置、公益事业经费筹资和建设方案等均由村党组织会议先行讨论决定。
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加速土地整合治理
农村要实现振兴发展,土地是核心。横石水镇以土地整合整治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激发村民自治活力,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土地整合工作中。
田心村支部委员、理事会长龙裕丰带领几个理事会成员,通过发动乡贤捐资、村民筹资等方式,盖起了一座70多万元的理事会大楼和文化广场,使田心村有了议事场所和活动场所,第一次将全村2000多人聚齐在一起。
田心村下辖白楼村民小组共有53户、503人,耕地面积424亩。2016年初,白楼经济合作社通过召开会议、丈量土地、成员界定、划分田地等程序,全部实现“一户一地”耕地整合。同时,规划建设宽5米,总长约2.5公里的机耕路7条。连片的耕地和便利的机耕路网使耕地价值提升了1倍多,租金由原来的每亩每年650元上升到1300多元,集体经济收入也由原来的1.5万元增加到5.6万元,耕地整合治理初显成效。
2018年,清远市和英德市出台农村耕地整合治理五年行动计划,市县两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农村耕地整合治理工作给予补助。白楼村迅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现有的机耕路使用状况和灌渠需求情况进行讨论。针对该村目前机耕路面不平整、硬底化不够硬等问题,白楼村决定对机耕路进行升级改造。由于分工明确,奖罚分明,参与施工的村民积极性高涨,施工进度迅速,白楼村也成为耕地整治示范村。
“以后我们就可以像城里人上班那样,开着车去种田,货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靠人肩挑背扛运果蔗卖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对于升级后的机耕路,村民们笑言道,每斤果蔗蔬菜可直接节约0.07元的人工搬运费,一年下来可减少几千元的人工费用支出。
新闻推荐
南都讯记者汪雅云近日,2018CFCR中国丛林越野系列赛(英德奥园站)在广东省英德市奥园心花小镇进行。活动由中国汽车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