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多变,医院儿科迎来了不少患者。
连日低温,儿童流感发病率递增,不少医院呼吸科、儿科等门诊人数激增。记者走访清远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发现儿科门诊排起了长龙,前来就诊的儿童患者扎堆,大部分都是呼吸道疾病的患儿,不少都是由于流感所致。
据了解,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强,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和近距离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幼儿园、学校儿童集中的场所,更容易交叉感染。一般发病较急,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常有咽痛、咳嗽,关节酸痛等症状。
专家建议,流感是病毒感染,绝大部分不需要用抗生素,只需要对症治疗即可。家长应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这样能更有效地发挥疫苗保护作用。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据了解,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速度快,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5万—50万人死亡。
国内外指南都把儿童列为流感疫苗的优先推荐人群,这是因为儿童普遍对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而且幼托机构和学校的儿童聚集在一起,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更容易互相交叉感染。另外,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感染流感后,通过呼吸道排出病毒的持续时间平均为5天,而婴幼儿排出病毒的持续时间平均为1—3周,这也导致幼托机构更容易发生流感聚集疫情。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医疗手段,可预防流感大范围流行。年龄在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幼托儿童、体弱多病的孩子、免疫低下儿童发病率更高,因而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推荐人群。每年推荐接种时间为9至11月。
流感疫苗接种后,通常2周内产生保护性抗体,可在体内持续1年。但由于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医生同时提醒,因每年流感病情不太一样,且病毒变异较大,因此目前的流感疫苗很难做到彻底远离流感,注射疫苗并非“一劳永逸”。
很多家长对流感疫苗存在偏见,除了认为其保护性欠佳外,还认为疫苗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家长的想法通常是,如果不接种疫苗,即使得了流感也是运气不好,而且流感也不是什么严重疾病;如果因为接种流感疫苗而遭遇了不良反应,哪怕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也是一种不必要的风险。
对此,专家表示,提前接种流感疫苗不但能大大降低儿童流感发生率,且能避免每年秋冬的儿童就诊高峰。发生流感时,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流感患者在疾病期间应主动戴口罩,这样有助于减少将流感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的风险。一旦有发热等流感症状出现,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早期及时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不仅具有治疗作用,还可减少病毒传播,降低人群患病率。
绝大部分流感无需使用抗生素
孩子碰上流感发热怎么办?专家表示,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患儿需大量饮水(效果比单纯吃药好),家长可以用温热(40℃左右)毛巾在患儿双侧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大龄孩子可以洗温水澡,低龄孩子可以用热水泡膝盖以下部位。如果体温高于38.5℃可服用美林退热,如果美林能控制体温6-8小时低于38.5℃,则继续服药、观察。在服药期间出现高热不退或精神不好,伴其他症状随时复诊。
如果使用一种退热药后退热效果不理想,或者仅能维持3-4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又再次发热,且患儿不适感没有改善,可考虑更换另外一种退热药服用,2种退热药之间间隔最短不短于4小时,使用太频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会增加,不建议2种药物同时使用。
专家认为,流感是病毒感染,绝大部分不需要用抗生素,只需要对症治疗即可。一般来说,患上流感通常会反复高烧,1周左右大部分也能自愈,其间只要小孩退热后精神好,则不需要到医院就诊。
孩子患了流感,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注意散热。如果手脚凉可给孩子戴手套、穿袜子。如小孩经过物理降温、按医嘱服药后仍高热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四肢发绀、嗜睡、抽搐等情况,则需要到医院就诊,如果能哭闹、能吃会拉、精神反应良好,就不需要太紧张。
孩子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肠炎症状,怎么办?专家表示,如果只腹泻,服用口服补液盐效果佳,一小包冲250ml温水服用;只呕吐,则要先物理治疗,按摩、温暖腹部,如果不吐了可先服用口服补液盐。如果仍呕吐严重,需要静脉输液以防脱水。出现呕吐加腹泻的症状,先参照呕吐症状处理,不吐之后可服用口服补液盐,之后可以吃白粥等清淡饮食,注意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多为病毒感染,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相反,抗生素有时还会加重腹泻。
延伸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
病原体不同
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种,其中以鼻病毒最常见(30%—50%),其次为冠状病毒(10%—15%)、呼吸道合胞病毒(5%)、副流感病毒(5%)和肠道病毒(<5%)等;
而引起流感的病毒主要有两种类型:甲型和乙型。根据病毒表面蛋白种类的不同,甲、乙型流感病毒又进一步分类为不同的亚型,如H1N1、H7N9等。
症状不同
感冒的潜伏期大约为1天,起病不是很急,开始时鼻子和嗓子有些发干、发热和发痒,随后会出现鼻塞、流清鼻涕、咽喉疼痛、干咳和声音嘶哑等症状;有时还会有全身症状,如怕冷、疲倦、头痛和腰酸背痛、食欲不振等情况。体温一般不高,多数是低热,38℃左右,如合并继发性细菌感染,体温可能达到39℃左右。发病2—-3天后,鼻涕量逐渐减少并转浓,咳嗽减轻,最后消失。
流感潜伏期由数小时到2天,一般为1天,少数为3天。绝大多数情况下,流感的发病是很突然的,先是出现发冷、寒战等症状,随后发热,体温升高至39℃以上。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流感患者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一般高热要持续3—5天,而后体温才会逐渐恢复正常,其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
传染范围和时间不同
普通感冒传染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往往是个别出现,因为淋雨、抵抗力下降都有可能感冒,且感冒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
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仍然会感染,流行感冒一般在春冬季节比较常见,传染的人数会成倍增多。
危害不同
流感引起的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更为严重、病程更长一些,最终大部分人都可以自愈,很少有人有并发症。
流感对于抵抗力差的婴幼儿、老年人及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会伴随着并发症如肺炎、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
治疗原则不同
普通感冒的治疗原则: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普通感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抗病毒的特殊药物,属于自限性的疾病,病程多在1周左右。普通感冒的患者根据感冒的症状在感冒期间多多休息、多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感冒的症状,普通感冒少用药,甚至还可以不用药就能康复,如后期并发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流行感冒的治疗原则:避免接触患病人群,要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治疗,多休息。当人群中有人患流行感冒的时候,需要远离患者,若是不幸感染流感,需要使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最好是在48小时以内进行治疗,效果会较好。
预防措施不同
普通的感冒因为病原体比较复杂,所以没有专门预防的疫苗进行预防。而流行感冒则有专门预防该次流行病毒的疫苗,接种后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感冒。
新闻推荐
扫码看搜救全过程。清远一直以山清水秀闻名,户外登山资源尤其丰富。12月7日,一名来自湛江的小伙子,来清远登山迷路被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