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仪夫妇在西樵山游玩时合影。/受访者供图
晚上11时45分,穿戴整齐的张正仪骑上单车,准备接妻子回家。从乐平镇华布村家中出发,驶入夜幕下伸手不见五指的村道,向两公里外妻子所在的工厂进发。虽然没有路灯,但他骑得很快,路上的一草一木,都已再熟悉不过,十五分钟后,他准时出现在纺织厂门口。
很快,结束夜班的妻子卢宝瑶出现在了工厂门口,他迅速迎了上前,让她在后座坐了下来。24年前,热恋中的俩人,开启了这段两公里的夜班接送。时光荏苒,村道变成水泥路,两旁地标一换再换,村道上的接送却从未停歇,成为村中传扬的佳话。
24年骑车接送妻上下班
1986年,在熟人的介绍下,张正仪和卢宝瑶结识成为夫妻。
“当时家里很穷,只有一间烂屋住,生活十分艰辛。”回忆起当年的生活,张正仪不禁有些唏嘘:由于房顶破了个洞,每次下雨时,他都只能拿着一个盆接水,一接就是满满的一盆。无奈之下,他只好买了一卷白胶带把屋顶封死。为了补贴家用,两人白天上班,晚上还出去摘菜、种田、割禾,一干就是一个晚上。
尽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夫妻两人始终相处和睦。那时,卢宝瑶独自一人在广乐纺织厂打工。尽管从两人家中到工厂只有两公里左右的距离,每天早上6时,张正仪就推着自行车,早早地站在家门口等她。每天晚上12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村道,他从远处的亮光处缓缓驶来,停在工厂门口。
“始终不放心。”张正仪说,当时农村还比较落后,街边都没有路灯,每天要拿着手电筒摸黑回家。加上当时道路坑坑洼洼,一不留神便会掉进坑里。有时候天色实在太暗了,很难看清道路。纺织厂不时要加班,张正仪一等就等了两三个小时。
有年冬天,一天,卢宝瑶推迟了2个多小时下班。顶着7、8摄氏度的冷风,张正仪披着一件几层厚的棉袄,在工厂门口冷得瑟瑟发抖,牙齿直打架。寒风甚至吹得他两眼发蒙,他咬咬牙,还是忍着寒冷在门口等了2个多小时……等到卢宝瑶出来时,张正仪的脸几乎冻僵了。
“就算冻成这样,我也要去接她。”搓了搓手,张正仪笑道,自己冷一点无所谓,最重要的还是把妻子安全接回家。就这样兜兜转转,张正仪便接送了卢宝瑶24个春秋。
他说家庭和谐是最大幸福
12月13日上午,记者走访到了张正仪一家。电视、电脑、空调……和曾经居住的那个屋顶漏水漏风的烂屋相比,这个家充实了不少,不仅家里各种家具应有尽有,连墙壁也翻新了。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村道也变成了如今的水泥路,两旁地标一换再换,张正仪和卢宝瑶之间的感情依旧深厚。不久前,卢宝瑶的左脚不慎扭伤,被送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为照顾妻子,张正仪多次向单位请假,全程陪伴在妻子身边。张正仪知道妻子爱喝汤,张正仪便提早起床煲好汤,用保温瓶装好,从三水坐3个多小时公交车送到医院……
“之所以一直这么和谐是因为"近不过夫妻,亲不过父母"的好家风、好家训。”张正仪笑着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生活中还是多想对方的好处,原谅对方的不足,夫妻就像一双筷子,合在一起,互相配合,才能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几十年来,夫妻俩在一起几乎没有红过脸。在两人的影响下,两个儿子与媳妇的关系一样甜甜美美。
“现在真的很幸福,什么都有了。”张正仪说,以前自己总想多赚点钱,让家里人过得好一点。现在家里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他只想多陪陪妻子,享受两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每个周末,两人还和儿女们去南丹山、西樵山、清远等地方旅游,享受其乐融融的生活……
文/佛山日报记者郑泽聪通讯员刘宇宁
新闻推荐
近日,雪佛兰在清远举行沃兰多试驾活动。雪佛兰沃兰多集SUV、MPV、轿车三种特性为一体,同时融入运动元素,最大的亮点是,有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