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刘明德1965年11月出生,1985年8月进入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三十年如一日坚守机务附件维修岗位,先后任车间主任、车间经理、附件业务中心总监兼清远分公司总经理。2009~2010年度获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劳动模范,2010-2014连续五年获得GAMECO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贡献二等奖,2015年获得南航集团和股份安康杯竞赛活动先进工作者。
飞机维修工程师是飞机的保养师、维护师,如同医生一样,运用自己娴熟的技艺为飞机诊治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为飞机的安全飞行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保障。
在航空器附件维修领域扎根33年,刘明德带领他的团队,多年来共计开发新维修能力达2400多项,子件号项目约16000项。
自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刘明德33年如一日,从一名最普通的机械员到附件业务中心的主管,刘明德对“飞机维修”始终秉承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优秀工匠精神
他执着、“挑剔”,严格要求自我。他说,“没有把事情做到极致就会有遗憾”。
勇创新研发多项维修技术
回忆入行之初,“尤其是在以前,没有任何检测设备,维修辅助测试手段都是空白,我们能取得现在的成绩,靠的是不断学习。”刘明德回忆,入行之初,中国的飞机维修行业几乎没有可继承的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而且那个时代的信息并不发达,很多时候飞机零件损坏,只能按照厂家要求维修,甚至可能要把损坏部件返回国外修理,一来成本高、二来时间长。
维修工作需要细心和谨慎,并不是一件易事。“比如飞机的燃调设备,就好像起动机的心脏,若在飞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空停。因此,必须对产品严格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和100%的合格率。”飞机安全至关重要,各种精细设备不能出现任何马虎,维修过的零件要安装到飞机上,经过无数次的测试,才能确定零件的安全性。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刘明德压力很大,每天都在担心“零件能否修好、修好之后是否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很难睡个好觉。
“后来,我们开始自己做检测设备、模拟整个飞机系统运行的东西,用这些设备去确保我们维修的产品。”最开始,刘明德使用机械表进行测试,偶然间他看到国外的资料发现,原来可以利用传感器系统进行更精确的测试。“当时这种叫做虚拟仪表,于是我们派了很多人去学习并引进这种国外的先进技术,现在这种仪表还在飞机上使用。”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正是凭着一股韧劲不断突破,刘明德自己研发出了不少附件维修技术。
LCDU725就是其中一种,其是装在飞机驾驶舱视屏面板上的组件,飞机的飞行高度、速度、姿态等重要数据都会显示在这块小小的屏幕上。它好比是飞行员的眼睛,但是闪屏、花屏早年间曾是它的常见病症,同时也是疑难杂症,很多维修员都开不出药方。“里面根本就没有将这个故障的检测手段写进去,这个故障的测试需要非常长时间。我们不可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信息。”
经过无数次的项目理论研究和尝试验证,终于在2018年下半年成功研制出针对闪屏问题的自动检测设备。它能长时间地自动检测,记录问题并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让维修员肉眼观察从此成为了历史。
设立创新工作室传承技术经验
2016年,“GAMECO刘明德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工作室位于白云区老机场,走进工作室内,墙面上整齐划一的各种专利奖状,非常抢眼。一种飞机升降舵调整片控制机构组件支撑装置,使用该装置后,单人即可轻易操作;一种小型正反向棘轮扳手,能够对狭窄空间中的螺丝钉进行快速的拆卸和安装……刘明德带领他的团队不断突破创新,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截至2018年,共获得国家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72项,并投入到实际生产应用中。
工作室与一个偌大的仓库紧密相邻,“这里是南航以前维修飞机的地方,最大容量可以同时停放4架飞机。”与办公室、仓库连接的还有很多车间,一气动车间内,工程师们正在进行设备研究。
年轻的工程师徐晓亭是刘明德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翻出了一叠图纸,其中一张是刘明德1997年亲手画的图纸。刘明德翻看着当年的图纸回忆,“这个装置按照测试要求要达到每秒两万的转速,平衡要求极高。如果高速旋转起来,停不下的话,整个装置就废掉的了。这一个件要一万多美金,比黄金还贵,所以我修的时候其实很害怕。”
徐晓亭说,“徳叔经常下来教我们,真的是言传身教。我们这些平常装配的时候,有一些不规范的动作,徳叔都亲自纠正,是精益求精的要求的。他告诉我们,你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是完美无缺的,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才能保证飞机的安全。”
未来朝智能化发展
“维修这个行业要想进步,必须得积累,不光是某一个工匠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积累,还需要一代一代工匠不断积累,所以我觉得,虽然技术手段不断改变,但是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不能改变。这种精神是创新的前提和动力。”刘明德称,自己带领的团队维修水平得到世界的认可,这是自我学习的成果。目前南航所有放行的附件,是拿到中国民用航空局、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欧洲航空安全局的标签数据,意味着修出的附件是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
在团队管理中,刘明德同样追求极致。2009年开始,他在部门推行精细管理理念,为维修员制定了技术手册。对维修工作中的每一个工序、每一个步骤都做出了细致要求,将他的技术经验代代传承。
刘明德提到,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一些对人体伤害较大的工种也应该在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被机器代替。“比如我们的喷涂对员工是有一定的危害风险,我希望可以很快研发出替代人力的智能机械技术和设备,一则可以提高效率,二则可以减轻对人体的伤害,与危险隔绝。”
下一步,无纸化作业推进项目、工具设备自动检测项目、部件智能维修项目的研发、航材仓储物流管理智能化改进项目、移动管理平台研发等是刘明德团队希望继续努力的方向,朝着智能化发展。
同题问答
在快节奏的发展潮流中不忘初心的执着
南都:你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刘明德:一种追求维修质量的执着,一种追求工艺标准的执着,一种保障生产、飞行安全的执着,一种履行行业使命、尊重旅客生命的执着,一种在当今快节奏的发展潮流中不忘初心的执着。
南都:如何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刘明德:首先要求人热爱这份职业,当作一种乐趣去工作。团队合作也十分重要,在我管理的团队中有各种专业的细分,我们要把这些细分的专业集合在一起,达成一种产品的突破,这就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
统筹:
南都记者李春花
采写:
南都记者钟丽婷
实习生孟嘉言
李佳星
新闻推荐
飞来峡二、三线船闸工程效果图。广州日报清远讯(全媒体记者曹菁摄影报道)昨天,清远市政府调研组来到飞来峡枢纽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