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中心支行组织60多家金融机构为市民讲解金融知识,帮助市民识别金融消费陷阱,确保“钱袋子”安全。(资料图片)清远日报记者陈荣汉摄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来临。从今天起,《清远金融》将推出金融消费知识专栏,一起关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学习金融消费的技巧和知识,学会安全消费、理性投资,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增强风险责任意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一)合理负债不越线,莫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怪圈
为满足自身的各种消费需求(如住房、汽车),个人或家庭在自身能够负担的范围内主动寻求负债,是正常的经济金融现象。负债(杠杆)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前满足需求、提升生活品质,过度负债则容易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怪圈,甚至铤而走险陷入非法的高利贷活动,最终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个人和家庭要学会跟踪和评估自身的债务水平,养成防患未然的意识,手中留有应对重大外部冲击(如失业、事故等)的高流动性资产。
金融消费者可以采用28.36的经验法则为自己的负债划定一个警戒线。28.36的经验法则指个人或家庭的房产相关支出(包括房贷还款、物业管理费、房地产税、房屋保险等)不超过同期收入的28%;总的负债(房产相关支出+车贷+信用卡负债+网络小额贷款+其他负债)不超过同期收入的36%。将负债控制在这个水平以内,个人或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有明显压力。
例如李先生个人税后年收入5万,那么按照这项规则每年房产相关支出不超过1.4万或每月不超过1167元;其他个人负债每年不超过4000元或每月不超过333元,这样李先生不会有明显的压力。如果李先生能够获得30年期、每年固定利率5.5%的房贷条件,那么李先生的合意贷款总额在20万左右。不同收入水平对应的贷款总额见上表:
(二)防范各种“看似无门槛”的贷款套路
1.借款成本要弄清
借款成本指的是包括利息和其他各种费用(如手续费等)在内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金融消费者尤其要关注利率之外的一次性费用,明白自己实际承担的成本。有的公司会收取手续费、服务费、中介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借款人要将因贷款而产生的各项费用列入成本来计算自身的真实借贷成本。
在金融行业中,一般使用年利率作为参考。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月息甚至日息的情形,月息和日息一般很难直观判断其利率高低,因此可以转换成年化利率。大致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换算:
年化利率=月利率*12=周利率*52=日利率*365
换算后如果发现年化利率(加上其他因该贷款而产生的各项费用)超过36%,应谨慎考虑,避免过度负债。
警惕陌生电话推销贷款和非法网络贷款
针对目前日益频繁、触手可及的电话推销及“颇具创意”的网络贷款推销,金融消费者尤其是消费需求旺盛的年轻人在参与借贷前要逐一核对以下十条注意事项:
1.任何机构开展资金放贷业务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未经批准不得从事放贷业务;
2.中介机构或信息平台推荐的贷款业务,必须查清楚最终放贷机构名称及是否具备真实的放贷资质;
3.个人借贷前需要明确自身是否有需求及自身已有的负债水平,越过28/36警戒线后要谨慎行事;
4.正确计算综合借贷成本,仔细询问除利息外的其他各项费用;
5.不少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有手机银行,并推出个人信用贷款业务,个人借贷前请至少对比两家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综合成本;
6.不存在免费或免息的贷款,莫因贪恋“小便宜”而掉入真正的套路和陷阱;
7.充分运用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例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公司的经营范围及经营异常情况;
8.充分运用我国金融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等)的官方网站查询受监管的机构名单,受监管意味着该机构必须满足一定的监管要求,但并不保证该机构会完全合规地开展业务;
9.金融消费者要坚决远离两类不具有金融从业资格的机构:一是在国内不受金融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二是自称在境外接受金融监管的机构;
10.金融专业性强,涉及各类风险的管理,普通金融消费者要正确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多咨询身边熟悉的专业人士,多学习相关金融知识,看不懂的业务不触碰,没有说清楚风险点或看不透风险的产品要远离。(整理:陈荣汉林沃昆)
■相关新闻
汇款50万一个月就能拿1万元的利息?骗局!
清远日报讯记者陈荣汉通讯员李嘉欣近日,建行锦霞支行成功挽留一笔客户转账,为客户避免了高达50万元的资金损失,受到客户及其家属高度赞赏。
当日,一位中年男性客户来到锦霞支行,要求支取其名下所有定期存款并把资金全部转账到一个外地的投资类公司账户。由于客户转账金额较大,并涉及敏感账户,为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柜员再三询问其转账用途,但客户解释不清,并对柜员的多番询问表示不耐烦。
在此情况下,营运主管向客户耐心解释向敏感账户转账所涉及的资金风险,提醒客户提高警惕,谨慎操作。在工作人员的再三提醒下,该客户才表示,有人和他说转账50万元,每月就可收取1万元左右的高额利息。听到客户的描述后,工作人员基本断定这是骗局。锦霞支行营运主管向客户详细说明了当前很多不法投资公司利用高额收益骗取客户本金的情况,并列举了相关案例。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和劝说下,客户最终放弃转账,并办理了大额存单业务。事后,客户对工作人员的高度负责态度表示了感谢,并对该行专业细致的服务表示高度赞赏。
新闻推荐
南方农村报记者王磊肖婉琦“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