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新闻 清城新闻 清新新闻 英德新闻 连州新闻 佛冈新闻 阳山新闻 连山新闻 连南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连山新闻 > 正文

阳明心学十讲:第一讲 绪论(下)

来源:河源日报 2019-03-16 14:53   http://www.kcqsx.com/


■司雁人

第三节王阳明做到了什么

阳明认为,在“保瑾”还是“倒瑾”问题上,焦芳抛却心里知道的“是非对错”,而采取“对自己有利没利”的知行背离的认识和动作,是失去人间良知的行为。

王阳明谪黔,在龙场驿站祭出了“心即理”的心学口号,在贵阳书院讲学时将其平移转换为“知行合一”。平赣闽粤湘边民乱,有“心中贼”概念之生发。平宁王朱宸濠之叛,确立“致良知”之教。回到绍兴讲学,又揭“满街都是圣人”之憧憬。这就是王阳明创立的心学概念链条。

“心即理”“知行合一”“心中贼”“致良知”“满街都是圣人”,乃匡时济世之学,均可称为阳明心学教言,但作为一门学说来讨论,我们这里多称其为概念。

“心即理”“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基础性概念,“致良知”是最高级概念。“心中贼”这个连接性概念,是前面两个基础性概念的言说对象,后面最高级概念是解决“心中贼”的对治方法。

“满街都是圣人”是阳明心学的目的性概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满街都是圣人”,从而解决“满街都是小人”的问题。这就是阳明心学的逻辑归宿。

王阳明认为,求官、做官本身并没有错,重要的是有没有为君子之官的心。他将自己讲学的终极目的归结为立志,立“为君子不为小人”之志。立志必须包含社会道德层面的要求,不能一味鼓吹个人成功。

阳明主要是希望朝廷官员能够通过心学修身,成为没有道德瑕疵的人,处事则“明月堂前清风飒飒”,为人则“耿耿心光被于四表”①。在阳明看来,以特别有道德上要求的儒学出身的官员,日所孜孜者,应该惟在研求安民之道,件件事情必为治国安民计,而不是千方百计谋取个人私利。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阳明要求官员要为大人不为小人,把国家的事情、别人家的事情当作自己家的事情,把国家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日本里见常次郎就说“阳明欲矫正天下之人心,使人养成完全之人格,其根本思想即所谓存天理去人欲”,他还说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不仅要求普通人“培完全之人格,锻善良之品性”,更主要的是:官员以之为轨,教育以之为旨,学生以之为标,各尽其分,“以世道人心为有形的锻冶”,然后就大同世界、太平人间、国泰民安了。

阳明心学看似修养身心、磨练人格的学问,实则救世良方,其目的就是要拯救人心于水火之中,除去弊害,重建秩序社会,重铸良善人格。重建秩序社会主要是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重铸良善人格即通过致良知使治理国家(任职政府)的官员养成君子之浩然之气。杜维明即说,阳明心学所体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批判,在权势和金钱之中开拓出一条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康庄大道。②

阳明不是一个单纯的哲学家,而是一个洞察当时世相的思想家。杨正显指出,在明代中期,“不论是从"觉君"或是"觉民"的角度来看王阳明的"良知说"与"知行合一"等学说,都是当时的一大警钟,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自身的"心"拥有做主的能力,能够知是知非”。思想要能指明当代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之道,这个思想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阳明历经百死千难所得出的“良知说”,正是这样的思想。③

如上所述,王阳明的良知学说,像孔子的《论语》一样,是培养品德的教材,帮助人完善道德。吕思勉④说:“阳明之学,进德极其勇猛,勘察极其深切。”⑤冈田武彦说,阳明哲学乃“培根之学”⑥。中江藤树说:“心学为由凡夫至圣之道。”⑦

人有贤愚邪正之分,事有善恶是非之论,如何去除邪僻之心?阳明指出,“圣人可学而至”——不学习修行,不足以提升心性明辨事理。学什么?“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圣人”的说法太高大上,容易让人无法企及甚至望而却步,所以我们这里常说“好人”。

阳明告诫他在北京当官的弟子们,必须先医自己的病痛,才能治疗国家的病痛,所以必须时时致良知,去私欲。

王阳明的教育成效怎么样呢?

正德五年(1510)十一月,王阳明进京入觐,与湛若水、黄绾三人在北京大兴隆寺会讲,京师中下级官员乃至有些高级官员,以及进京赶考的各地举子,纷纷前往听讲。正德六年(1511),王阳明为吏部主事,同僚方献夫时为吏部郎中,位在阳明之上,听了阳明讲课,深自感悔,遂纳礼拜师。⑧

正德八年(1513)十月,阳明到滁州上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太仆寺为兵部分支机构,专掌马政。《年谱》记载当时讲学盛况说:“滁山水佳胜,先生督马政,地僻官闲,日与门人遨游瑯琊、瀼泉间。月夕则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歌声振山谷。诸生随地请正,踊跃歌舞。旧学之士皆日来臻。于是从游之众自滁始。”

正德九年(1514)四月,阳明迁升亦属闲曹的南京鸿胪寺卿掌管宾客仪节,从滁州去南京,诸友送到乌衣渡仍不肯离去,又送至江浦,时已傍晚,就住下来,第二天目送先生过江。就在这一年,薛侃在南京入阳明门下,从学三年,正德十二年(1517)登进士第后,复从先生于赣州三年。

嘉靖初,阳明居越守制赋闲期间,是王学大盛之时,四方来学者日众。至嘉靖二年(1523)后,“环先生而居者比屋,如天妃、光相诸刹,每当一室,常合食者数十人;夜无卧处,更相就席;歌声彻昏旦。南镇、禹穴、阳明洞诸山远近寺刹,徙足所到,无非同志游寓所在”⑨。绍兴已成为讲学中心,常年不散的有三四百人。为了讲学方便,王门功臣、绍兴知府南大吉(字元善)以官方名义,在嘉靖三年(1524)复建稽山书院,增建明德堂、尊经阁,仍是容不下日渐增多的求学者。嘉靖四年(1525)九月,王阳明归余姚省祖墓,在龙泉寺中天阁确立会讲制度,使讲学制度化、日常化。十月,弟子们又在绍兴城西门内筹建了私立阳明书院。阳明每开讲座,环坐听者常不下数百人,学生每听讲出门,无不跳跃称快。当时,求学者摩肩接踵,阳明迎来送往,月无虚日,致使许多人到了一年多还记不住名字,每当临别,常感慨地说:“君等虽别,不出在天地间,苟同此志,吾亦可以忘形似矣!”⑩《明史》卷二三一载,在王阳明带动下,正德、嘉靖之际,“缙绅之士、遗佚诸老,联讲会,立书院,相望于远近”,阳明带动了当时社会的讲学风气。

聂豹,江西永丰人,后因徙家双溪(今浙江余杭境内)而自号双江,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傅。王阳明在江西时,他从远处遥望过一次,后到山阴问过学,并有书信来往,但没入王门。阳明死后四年,在苏州刻印先生两封论学书信,后悔当时没拜师,设香案对木牌磕头告师称门生,请当时刚好来苏州的钱德洪、王畿二人为证。汪尚宁(汪周潭)始未信王学,及提督南赣,亲见阳明遗政,乃顿悟,称相见阳明于梦中,谒阳明祠称弟子,并写信给钱德洪、王畿以为证。这种师已逝还拜师的举动,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王学之深得人心。

嘉靖五年(1526),弟子刘邦采在安福首创惜阴会,每隔一月聚讲五日,不到一年,参会学者已经百数,而后日益发展。

嘉靖六年(1527)十月,阳明出征广西路过南浦驿(属南昌府),父老军民俱顶香林立,填途塞巷,轿子无法通行,竟被人们从头顶上传到了都司衙门。阳明深为感动,命父老军民就谒,百姓从东门进西门出,有不舍者,出且复入,从上午辰时到下午未时,仍是川流不息。直到接见完了百姓,才举行当地官员常规的迎送仪式。第二天到文庙(学宫)明伦堂讲《大学》,“诸生屏拥,多不得闻”,听者如云,许多人什么也听不见,只是为了感受那种气氛。

阳明殁后,门人之中,有的已是内阁大学士,更多的是各部曹官员。嘉靖九年(1530)五月,薛侃等在杭州天真山建起了可容纳一百多人住宿的天真书院,以宣传王学。嘉靖十一年(1532),大学士方献夫在京城联合学派同仁(多是翰林、科道官员)四十余人,定期在庆寿山房聚会,共倡师学。嘉靖十二年(1533),国子监司业欧阳德与同门或聚会于南京僧寺,或开讲于南京国子监,王学信徒闻风而至。嘉靖十三年(1534),邹守益在南京国子监祭酒任上致仕,与刘邦采、刘文敏等在安福建复古、复真、连山书院,合原来的惜阴会为四乡会传布王学,春秋二季,则一齐往吉安青原山举行大会。王艮在泰州及江北广大地区聚众讲学,硬是创出了一个泰州学派。嘉靖三十二三年间,阳明的再传弟子、聂豹的学生徐阶以大学士职务之便,与欧阳德、聂豹等人讲会于北京灵济宫,王门弟子上千人齐集北京,声势浩大。绍兴的阳明书院,在阳明死后仍有许多学生来居,依依不忍去,巡按御史周汝员加建阳明先生祠,供人们永久瞻仰。嘉靖末期,王学已风行天下。顾宪成曾描述明朝后期王阳明的影响说:“正嘉以后,天下之尊王子也,甚于尊孔子。”

内阁首辅徐阶的政治影响力,对王学广泛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诏病故大臣有应得恤典赠谥而未得者”,显然是作为首辅与顾命大臣的徐阶的意思。于是多名廷臣上疏:“原任新建伯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功勋道德,宜膺殊恤。”下吏、礼二部会议,得:“王守仁具文武之全才,阐圣贤之绝学。筮官郎署,而抗疏以犯中珰,甘受炎荒之谪;建台江右,而提兵以平巨逆,亲收社稷之功。伟节奇勋,久见推于舆论;封盟锡典,岂宜遽夺于身终?”在“廷臣多颂其功”的情况下,王阳明被“诏赠新建侯,谥文成”,第二年又“予世袭伯爵”。隆庆二年(1568),明穆宗在所颁铁券文书中评价说:“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重得朝廷恤典,标志着王学得到了官方认可。

到万历十二年(1584),在皇帝亲自过问和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坚持下,阳明的牌位被搬进孔庙从祀,成为明代钦定的四位大儒之一。万历皇帝说:“王守仁学术原与宋儒朱熹互相发明,何尝因此废彼?”孔庙从祀,说明官方已正式承认王阳明学术思想在儒学中的合法地位,王学自此得以合法化和公开化。

国家需要的就是像王阳明这样脚踏实地,这样有真才实学,这样有抱负有作为,这样能安民立政的真儒。入祀孔庙,就是举世公认的圣人。

王阳明的思想理论之所以能站稳脚跟,主要是得力于当时国家社会的需要,因为他思想立论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国家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重新建立一个道德的社会。现在研究阳明心学以致传习者众多,主要反映了当前官场及社会状况与阳明所处时代相似度很大,大家想通过发扬阳明心学宗旨而“补偏救弊”,这就是我们重视阳明心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以下我们将按照心即理、知行合一、破心中贼、致良知、事上磨练、拔本塞源、无善无恶、明德亲民、满街都是圣人,这些阳明心学概念的逻辑结构,依次讲述其内在奥义。

注释

①里见常次郎《阳明与禅·序》,户水宽人识。转引自冯友兰等著《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台海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2017年5月第2次印刷。以下均指该版本。

②参见杜维明《阳明文化节开幕式致词》,1999年10月13日。

③参见杨正显《〈觉世之道:王阳明良知说的形成〉前言》。

④吕思勉(1884—1957),江苏常州人,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多所学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⑤吕思勉《阳明之学》。转引自冯友兰等著《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⑥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前言》。

⑦转引自汤恩佳《弘扬“致良知”说的精华——阳明文化节开幕致词》,1999年10月14日。

⑧《年谱一》:“是年(正德六年)僚友方献夫受学。献夫时为吏部郎中,位在先生上,比闻论学,深自感悔,遂执贽事以师礼。”

⑨《传习录下·黄省曾录》,钱德洪附注。

⑩《黄省曾录》,钱德洪附注。

《日新书院记》。《顾端文公遗书·泾皋藏稿》。

《年谱附录一》。

《明史·王守仁传》。

另三位是薛瑄、胡居仁和陈献章。

新闻推荐

乡意浓有机米春播开始 今年各基地播种面积逾万亩

惊蛰过后春耕开始。斗门基地农户开始播种育秧。通讯员曾光辉摄本报讯记者陈翩翩报道:惊蛰刚过,春耕备耕开始。近日,市农...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阳明心学十讲:第一讲 绪论(下))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