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远 今日清城 今日清新 今日英德 今日连州 今日佛冈 今日阳山 今日连山 今日连南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今日清城 > 正文

地缘相近“感情”却远 教育水平差距大清城清新教育一体化路在何方?

来源:清远日报 2019-04-11 09:17   http://www.kcqsx.com/


2018年10月,清新区第一中学教师到广州市第六中学参加教学开放日。随着广清对口帮扶的深入推进,清新区和广州学校的交流进一步加深,除了到省城学习,清新区的很多老师也希望能到“隔壁”的清城取经。(资料图)“清城清新两区一体化”系列报道

黄小英是清新区三中初中部教导处主任,每年都有不少出去到省内外交流学习的机会。然而,相比较到广深或是外省学习的“折腾”,她也期盼能到“隔壁”的学校———清城区所属初中交流学习,“距离近,清城的教育质量又明显胜过清新,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具体的教学技巧,都有值得清新老师取经的地方。”

近些年,清城、清新一方面受益于广清一体化,与广州多所学校开展教学对接,并分别引进外部优质资源开展合作办学。

然而,同处市中心区域,地域相邻,最繁华的地段仅隔着一条飞来湖的两区,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却鲜见开展实质性的合作。

两区教育交流为何舍近求远?融合发展路在何方?

广清合作多两区交流少

“两区间的教育工作缺乏交流,其实这些年一直存在。”黄小英说,外出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更新教学理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该校老师的外出交流模式主要分3种:第一种是市教育局组织,以备考为主题的多;第二种是由区教育局组织,通常会安排前往珠三角地区或江苏等教育强省;第三种是学校间的直接交流,如清新区三中和清城中学互为兄弟学校,两校老师有不少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她说,三种模式之中,两区间的教育工作交流无论是频次和深度都有所欠缺。例如,清城区初中学校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函从来不会发向清新,清新的初中老师们也鲜有机会前往清城区参观学习。在一些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诸如在清城区举行的教育专家分享活动,即使由市教育局主办,清新的学校往往只能分得很少的出席名额。

该校初中部数学老师梁焕桂也有同感。她近3年来前往广州、深圳、湖北武汉、江苏无锡等外市外省交流学习有8次,但前往清城区的次数却为0。

清城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也透露,两区近年来确实很少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前几年随着创文的开展,清城区的新北江小学、凤翔小学、凤鸣小学在文明校园创建中有不少好经验和做法,清新区许多学校过来交流学习。目前来说,两区的交流主要集中在这一块。

另一边,随着广清教育帮扶的深入推进,清城、清新各自与广州相关区的合作、交流逐年增多。

2015年,广州六中与清新区一中在教育科研、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办学;2017年,广州市执信中学结对帮扶清新区凤霞中学;2018年,清新区继续深化广清教育合作与交流,主动加强与广州花都的对接联系,建设一批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

清城区与广州、深圳等地学校的合作就更多了。至今年初,全区有38所学校与广东省名校(园)签订深度结对帮扶协议,其中与越秀区签订协议的学校有27所、与省内名校结对的学校有11所。广清教育对口帮扶工作覆盖全区84所学校(幼儿园),实现区直中小学、幼儿园,街镇一中一小、幼儿园结对全覆盖。“距离近,清城的教育质量又明显胜过清新,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具体的教学技巧,都有值得清新老师取经的地方。”黄小英和梁焕桂都说,相比较到广深或是外省学习的“折腾”,她们也期盼能到“隔壁”———清城区的学校交流学习。

差距:两区学生中考平均分相差近60分

黄小英们渴望到清城区学校交流的背后是两区教学质量的差距。

2018年中考,清新区何黄玉湘中学学生曾梓丹总分为全市第8名,成为近5年来清新首名冲进全市前10的学生。而当年中考全市前10名,清城区占了7个。全市700分以上912人,清城区507人。

“近年来清远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很大,可以说,清城学校有的教学设备,清新都有。”刘敬(化名)是清新区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业近20年。在他看来,即使如此,但受生源质量、教师队伍素质等因素影响,两区的教育水平差距仍旧较大。

从近三年中考成绩来看,两区学生平均分差距在2016年、2017年逐步缩小,但2018年,受到取消中职学校春季招生影响,清新区考生人数增幅较大,中考总平均分与清城区相比差距进一步增大。其中,2018年,清城区中考学生人数为8861人,总分平均分为422分(不包括生物、地理、体育);清新区中考学生人数为7398人,总分平均分为365分。

差距的背后是两区财政投入机制不一。官方数据显示,2016、2017、2018年,清城区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8.42亿元、8.79亿元、9.91亿元,分别占财政支出总额的21.39%、22.72%、24.66%。这些资金全部投到了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高中阶段学校由于是市属,均由市财政负责。

清远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2017、2018年,清远市市本级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分别为67017.83万元、68468.87万元、83608.44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分别为54497.89万元、54082.81万元、64076.12万元。

清新区方面,2016至2018年全区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9.77447亿元、9.84633亿元、9.96亿元,分别占财政支出总额的27.46%、23.3%、19.95%。这其中则包括了清新区的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经费。

刘敬透露,很多清新区的家长,宁愿花钱走后门,都想把孩子送到清城区的学校读书。有一年,清城区的一所初中,就招收了清新区第三小学一批分数较高的小学生,“这种情况阻止不了,但是如果每年都这样,清新区的生源素质就更差了。”

两区地缘如此相近,为何合作、交流反而不多?

“打个比方,两区就像感情不太好的两兄弟。”刘敬认为,两区都位于市中心,大家都铆着劲,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但是经济拉开了一定距离,教育教学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交流、融合,做起来并不如想象般容易。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两区教育发展融合度不够,或者说是交流太少。

意义:或可缓解两区学位紧张

事实上,两区教育发展的融合,或许能为两区解决现实难题。

目前,学位紧缺已成为两区教育发展的掣肘之一。其中,预计到2020年,清城区小学学位缺口为17820个,初中学位缺口7500个。为此,清城区在去年提出,计划在5年内投入资金约14亿元,分阶段、有序新建9所学校,改(扩)建20所学校,接收8所落实“三同步”政策的小区配套学校,并将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4.8万个,其中小学学位3.9万个、初中学位0.9万个,有效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紧张的问题。

为缓解学位紧张问题,近年来清新区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中心城区新建学校建设,投入数亿元,新建区五小、区六小、区四中等学校。

有清远市教育界人士认为,两区可通过合作办学、共享教育资源等方式缓解学位紧张,实现互利共赢。

这已有先例可供参考。近些年,随着广清教育对口帮扶的深入推进,让清远市民享受到广州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让广州部分学校转移到清远,扩大办学规模。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广州名校广铁一中在清远北部万科城建设的民办学校———清远市广铁一中(万科城)外国语学校。该校从2016年9月开办至今,初、高中六个年级已全部开设,在校学生2600余名。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首期招生760人,其中高中部广州生源占九成,初中部的广州生源占了七成。上述教育界人士提出,如两区教育发展融合度进一步增强,是否也可通过在清新或者是两区交界新建学校的方式,缓解两区学位紧张呢?“例如,就在两区交界处的飞来湖片区———市委常委、高新区(燕湖新区)党工委书记、清城区委书记何国森曾多次提出,将飞来湖片区打造成与清新区一体化发展的样板。”

探索:两区中职实现招生一体化普通高中一体化招生却被叫停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打破两区相近又很远的尴尬,教育部门一直都有探索和尝试。

2018年,市教育局实施“组合拳”推动高中阶段招生改革,实行中心“两区”中职学校一体化招生,即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在区域内开放招生。

“学生同一个平台上报名,就像考大学一样,有服从调剂,择优录取。”市教育局一负责人介绍,如此一来,一方面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一方面也让学校挑选了更优秀的学生。

现在就读于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高一年级的何少英就是受影响的人之一。

何少英是清新太平人,初中就读于太平镇初级中学,原本她可能会像往届的学长、学姐一样,报读距离家最近的清新职校。但是填志愿前,有同学跟她讲“工贸那里环境很好,师资、设备都不错”,她又专门上网查阅了学校的相关资料,和家人商量后,她便填报了距离家里要搭乘2个多小时公交车才到的工贸职校。

在何少英的印象里,以前的中职招生,大多是职业学校的负责人到校进行宣讲,或者是所在学校的老师推荐。一般来说,九成以上的人都选择在本地的职校就读,“距离近”是最大的优势。

随着两区距离近的区位优势,以及两区中职招生一体化,两区职业教育在招生方面得到了进一步融合,越来越多的清新学子到清城区读书。

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清新区学生报读该校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16人、192人,主要选择幼师、电子商务、数控、计算机等专业。

市教育局局长张玉兰谈到,两区中职教育一体化,未来还规划对这3所中职学校进行布局,对专业进行整合避免同质化,如工贸以服务类、商贸、基础教育为主,市职校以电梯、汽修等为主,让学生在同一条线上,有更好的选择。

除了两区中职一体化,2018年市教育局还试图推行普通高中招生一体化,但后来决定暂缓。

按照当初设想,两区普通高中招生将实行一体化。以2018年清远市第一中学的招生计划为例,全市1000个计划,清城区计划招收400个,清新区计划招收225个。清新是除了清城之外指标最多的县(市、区)。当年的分数线,清城区为703.9分,清新区为664.7分。

“我们曾想过两区划同一条招生分数线,可具体分析后,如果一刀切,两个区划同一条线,那么清新区考入清远市第一中学的学生,将大幅减少。”张玉兰坦言,这对清新区来说,并不是享受了市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反而是挤占了享受优质资源的机会。

市教育局一科室负责人也举例说,如果把清远市属的其它中学,比如位于两区交界飞来湖旁的第三中学,放出一部分名额侧重向清新区招生,那么很多原本会报考清新一中的生源,将选择去市三中。同样,假如源潭中学、梓琛中学也放开对清新招生,清新滨江中学等较弱的高中,招生会更加困难,生源也会更差。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优秀的学校里面,清城区挤占了清新的名额,包括清新一中的学位,一层排挤一层,高段的学生都集中到清城。”上述负责人说,这也会导致清新区入读普高的学生锐减。

建议:发挥清城辐射引领带动清新学校发展

去年,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撰写的《关于加强统筹规划推动清城清新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中提到,在两区教育一体化方面,建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和基础教育学校,保障两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尽快实现两区小学入学条件基本一致。同时,大力推进市区校际之间、城乡校际之间开展“手拉手活动”,建立“两区”教育教学资源互联互通机制。同时发挥清城区优质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特色办学等方面,带动清新区内学校发展,缩小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市区教育更加优质化、特色化。

这份《报告》中还提到,建议两区把中心区域周边的洲心、横荷、东城、太和等街道学校更名为市区学校分校(或校区),加快融入市区,和市区优质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整体提高这些区域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满足城市扩容后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也有教育界人士建议两区开展协同办学,以缩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推进两区教育融合。如2017年起,清远市第一中学与市源潭中学,清远市华侨中学与市梓琛中学开展全市协同办学试点,大力推动强校与弱校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今年3月,市直普通高中协同发展现场推进会上,清远市第一中学与连南民族高级中学,清远市华侨中学、清远市梓琛中学与连山中学“牵手”成功,双方将在教师队伍、高效课堂、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

清新区委党校副校长张焕岚也曾建议,两区要加快教育事业融合,清新区现所管公办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全部纳入市统一管理。

对此,张玉兰表示,接下来教育部门将推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尤其是在中心区域新建学校等方面,会考虑通过办分校的形式,如把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放在这个校区,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放在另外一个校区,通过强校带动弱校,打破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同时,希望通过探索协同发展的新形式,为全市普通高中协同发展提供成功经验,并在全市复制推广,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不过,对于将清新区现所管公办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全部纳入市统一管理,张玉兰则表示,这涉及财政、师资配置是否能跟上等现实问题,如不解决好,即使都归市管理,后续问题也会很多。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廖武智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刘洋樊乾

新闻推荐

清城清新交通一体化引热议针对市区交通灯优化、公交线路等存在问题提出商议解决方案

“清城清新两区一体化”系列报道清远日报讯记者何帆上月起,本报连续推出了“清城清新两区一体化”系列报道,其中...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地缘相近“感情”却远 教育水平差距大清城清新教育一体化路在何方?)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