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彬正在打包装。(清远日报记者周璐摄)清远日报讯 “今天已经打包了100多盒艾叶糍粑发货出去,现在又有几十斤枞树菌要打包运走了。”4月9日,走进连州市文江北路68号电商实体店,店主邓海彬正半撸着衣袖,边手法熟练的打着包装边说。初见这位80后退伍老兵,皮肤略显黝黑,身板壮实,只是手掌满是茧子,沟痕纵横交错特别显眼,与其年龄特别不符,“我就是35岁的年龄53岁的手。”邓海彬打趣道。
“潭岭的水晶梨、西江的鹰嘴桃、星子的杨梅、大路边的菜心、高山的番薯、瑶安的茶叶、三水的冬菇……连州所有乡镇我都走遍了,土特产也应该尝遍了。”一谈到这些话题,邓海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店里货柜上摆放着不下30种连州土特产品,都是邓海彬一一寻来的。
作为一个仅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退伍老兵,6年来,他一直心怀梦想,不断突破自我,励志要将家乡土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而如今不但在连州电商界小有名气,更是在自营淘宝店创下一天卖出30000余斤水晶梨的成绩,而中间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1、“上等兵”摸着石头过河开启电商梦
2004年,20岁的邓海彬以合格过硬的身体素质,成功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某部队,在服满两年的兵役后获得“上等兵”军衔、“一级士官”军衔的荣誉称号。回忆起部队生活,邓海彬虽说觉得确实辛苦但仍是一腔热血,“当兵后悔一阵子,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部队的历练,让邓海彬有了强壮的体格,更多了男子汉的血气方刚。退役后,他参加了政府举办的电商培训,让他越发坚信网购是今后社会商品销售发展的趋势,“家乡农产品资源如此丰富,有时却因收成太好经常伤农,而如今有那么好的平台为何不好好利用呢?”那一刻,他敢为人先,决定成为一个电商。
万事开头难,2013年由于资金困难,邓海彬买电脑都是借钱购买,而要经营好一家网店,远不像最初想的那么简单,他暗暗使劲,上网查资料、自费去参加SYB课程培训班、向身边做得好的电商取经。熬到深夜是他正常的生活状态。后来,邓海彬在老师欧阳艺的协助下开启了第一个淘宝店。
“那段时间,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军人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对自己以及社会的那份责任与担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的言语间总是洋溢着自信开朗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邓海彬的好友黄德强说。“男人流泪流血不流汗”
“"男人流泪流血不流汗。"这句话是我们连长经常挂在嘴边的,如今我也经常用它鞭策我自己。”邓海彬说,男人做事心要正,只要是自己选择的路,不管怎样都要扛下去,不怕苦不怕累,付出是绝对有收获的。那年,连州下雪,但客户菜心要得急,邓海彬顾不上寒冷,来到田地采摘菜心,自己亲自下地和工人一起择菜,一双手冻皴裂了,只好买来护手霜。“没法,因为答应客户了。比如广州酒家、白天鹅宾馆需要菜心摆席急用,得赶上第二天七点半的班车。”邓海彬憨厚地找出当时一双裂开的手的照片说。
回忆起开网店的经历,邓海彬首先想到的还是菜心。“一次是2015年春节前,由于广州一些商家订购了连州菜心,足足七百斤,当时拿货都六元一斤,但由于过年快递的滞留,最终不但货没给到商家,还坏掉了。”邓海彬说,“最后只好给回对方的货款,协议赔偿解决,因为是自己先失了诚信,得捡回来。”
自从这件事情发生,邓海彬深深意识到快递的重要性,他联系了当地最有保障的速度最快的快递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秉承着要给客户最新鲜的理念,做着最为辛苦的季节性产品。“比如说水晶梨,当天采摘当天发货,若是不及时发货,会连累正在采摘的农户。”邓海彬说。
水晶梨采摘季节最繁忙的时候,邓海彬11天未刮胡子,嗓子接电话接到声音嘶哑,一车货运到实体店打包时,两手抓起一筐就是近百斤,20多分钟卸下上百件货,磨得手掌掉皮出血,一身泥一身汗的回家。“他真的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可当我看到他的样子有说不出的心疼。”邓海彬的妻子唐丽芳说。
2、“助农为主”的生意理念
为了连州边远山区的农民的产品不滞销,邓海彬经常倒贴车费以及人工去收集农货。“他们都是农民,甚至大多数都是老人家,交通闭塞,卖点东西很不容易。”邓海彬说。潭岭水尾村就是如此,从连州市区出发,历经55公里弯曲山路之后,还要乘船才能抵达水尾村。
60岁的邓文发正是水尾村人,他是右手残疾的退伍老军人,儿女长期在外打工,跟老伴两人在家山上种梨自力更生。虽说一只手有些残疾,但两老口吃苦耐劳,种了近30亩的水晶梨,每年产量可达20000余斤。可每当要运出去卖时邓文发就愁眉不展,直到遇见邓海彬。
“是邓海彬每年不怕辛苦地帮我把20000斤水晶梨运出去脱销,有时候还带客商来我家直接买,要不是他,我不知道会有多少梨坏在地里。”邓文发说,“我说不出什么感谢的话,所以只要他上来我就想拉他在我家吃个饭,但他总是体谅我手不方便不肯在我家吃饭。”
除了邓文发,一家三代都是果农的何景养家同样非常感谢邓海彬,70岁的何景养的村庄也不能直接通大路,他48岁的儿子何积成每到果熟就会打电话给邓海彬,然后邓海彬就带着司机上他们家收果。何积成说,“别人上门收果一般都会压价,只有他不压价,有时候我们送过去,他还会比别人收购的价格高。记得有次送果子去实体店他还请我吃饭呢。”
很多人不解,问邓海彬为何请送果来的农民吃饭,他答,农民都不容易,何况还有很多老人,从山里把果子挑下来的辛苦,他挑过他清楚,吃个饭钱不多,有时候给价格高点,多给农户赚点,农户更开心也会记住你的好,何乐而不为?助农为主,才是他真正要做电商的原因。
3、励志把家乡农产品销往全国
邓海彬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他成立注册了连州市洭源红瓜籽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56户。“合作社种植连州菜心、星子红瓜籽、星子红葱、高山番薯、生姜、茶油、玉竹、百合、菊花等农作物,600多亩基地。”邓海彬表示,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帮扶的带动作用,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在连州市区文江北路邓海彬的店中,如今随处可见等待打包的鲜笋、艾叶团子、松树菌等农产品。每天,他得请来工人忙着挑选产品,过秤打包。“从收购到挑选、过秤、包装,再到联系快递公司扫描装运包裹,光靠自己根本忙不过来。”邓海彬说,“也挺感谢妻子在他背后做坚强的后盾,为它紧盯电脑以及微信订单,及时回复顾客询问,做好售前售后服务。”
见邓海彬过秤都很有讲究,每次都有要多抛点重量,以防运输过程中会蒸发掉一些水分,这样能保证产品到客户手中是足斤足两的。邓海彬说,来这的工人他也会把做法告诉他们,保证产品的质量。当前,连州做电商的人越来越多,同行竞争大,有些电商经常无货源,但是邓海彬用他的诚信,让很多人愿意与他合作。
“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店铺的经营规模,把更多农产品列入销售之列,实现多元化经营。”当问起下一步的打算时,邓海彬表示,连州是水晶梨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东陂腊味、星子红葱、连州溪黄草、连州菜心等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货物有特色,质量有保证,服务贴心,这样做电商才能好评如潮,订单才越来越多。“连州农副产品丰富,我想通过网络将家乡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这样也能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连州美味。”邓海彬说。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周璐特约记者黄世康
摄影:清远日报记者周璐
新闻推荐
■推荐3月21日,连州市西岸镇潘家坊村举办了首届“潘家外嫁女回娘家大联欢”活动,200多位外嫁女相约集体回娘家,共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