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大烦(右)指导农户养殖鸭子。
赖大烦出生在英德市东华镇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中有九个兄弟姐妹,由于家境贫困,他早早就辍学到韶关打工,成为一名烧腊店铺的学徒。
“那时候我跟着老板做烧鸭,时常去广州、新丰等地批发鸭子。”工作三年后,赖大烦发现,英德并没有大规模的养鸭基地,他认为这是一个大好商机。于是,赖大烦辞去工作,回到家乡东华镇发展养殖业。
“当时家乡很多土地被丢荒,是一种资源浪费。”1989年,赖大烦租了村里几亩小鱼塘,并参考珠三角“水面养鸭、水中养鱼”的鱼鸭混养模式,开始了创业之路。由于早早占领商机,赖大烦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他成立了英德市东华镇一帆养殖场,带动周边农户养殖水产、家禽类,并组织收购、加工、销售农户的农产品。
然而,赖大烦的创业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一场霜冻灾害让他的鱼鸭几乎全军覆没,损失近百万元。“这场灾害对我的打击十分沉重,几度想过放弃。”赖大烦说,但一手打拼出来的产业让他难以割舍,而且还有不少农户跟着他养殖,一旦放弃,这些农户就面临失业。最终,赖大烦决定坚持下来,并向亲戚朋友借了60万元东山再起。
经过多年努力,一帆养殖场的养殖面积目前已发展到3500多亩,成为当地最大的养殖场。赖大烦带领农户养殖水产、家禽,帮助农户销售60万斤鱼类以及80万斤家禽,实现年销售额500余万,使农户户均增收2万多元,为村里待业人员创造了15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更不乏贫困户的身影。
饮水思源,自家致富不忘身边人。赖大烦一家经常关心、关爱老年人,2008年至今,每年捐钱捐物给东华镇雅堂村老人协会和大镇敬老院,并不定时去慰问他们,了解他们日常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下楼组贫困户赖帮权居住环境过于艰苦,又缺乏资金兴建楼房,赖大烦得知后主动出钱买材料,帮助赖帮权建房安居,不图回报。
2007年,赖大烦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倡导村中道路建设,带头给公路建设捐款,带动了整个项目的推进,为该村交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分别在2008年、2010年、2013年被评为英德市养殖大户和劳动模范,多次被评为先进党员。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
新闻推荐
浙江万洋众创城落户英德。焦莹摄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黄振生)6月5日,英德市举行万洋众创城项目签约仪式。浙江万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