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拐骗幼儿和伤害幼儿事故的发生。从今年三月起,英德市检察院在市区随机抽取部分幼儿园进行防拐安全测试,活动受到学校、家长的热烈欢迎。近日,该院再次受邀到市区两所幼儿园进行防拐安全测试。
本次测试中,英德市检察院优化此前的防拐安全测试方案,挑选了年轻、有活力的青年干警扮演“骗子”,他们带着幼儿喜爱的小零食、玩具和现代科技产品等,“混入”到各个班级教师或校园操场使尽浑身解数“行骗”。
在“随机拐骗”试验中,利用幼儿园户外活动契机,老师“因事离开现场”(在操场角落看护),“骗子”直接携带零食混入正在玩乐的幼儿中,并告知“我是校门口某小卖部的老板,到现场的小朋友都可以获得零食一份”以手中零食骗取幼儿信任。虽然有部分幼儿的防范意识比较强,对于“骗子”的邀请直接拒绝,也有小部分幼儿劝说其他幼儿不要跟着走,但大部分幼儿仍然被零食诱惑,跟着“骗子”离开校门,而整个过程并无幼儿去寻找老师的帮助。
在“全面拐骗”试验中,针对部分在封闭教室里等待老师上课的幼儿,老师以“上厕所”为借口离开,“骗子”独自进入教室,主动与幼儿玩游戏互动,熟络后就提出到学校外参加活动为由将幼儿带出学校,活动中小部分幼儿坚守与老师的约定没有离开教室,部分则在即将离开校门时又折返教室,但仍有大部分幼儿随着“骗子”离开学校。
活动最后,检察官和幼儿园的负责人对所有被“拐骗”的幼儿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和情绪安抚,教育孩子认识陌生人的定义、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将个人及家庭信息透露给陌生人,遇到突发情况要第一时间寻求老师的帮助等意识。
英德市检察院检察官表示,通过多次的防拐骗安全活动,发现由于幼儿识别能力有限,对于幼儿防拐骗安全,除了家长、老师的有效看管,还有防拐骗中最重要的防线——校园教育。
检察官提醒,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防拐安全教育时,要特别提醒如果老师不在场,任何人到幼儿园要带他们到陌生地方都要拒绝;其次,不能把坏人的形象固化,也不能把坏人的拐卖手段固化,拐卖儿童的罪犯手法多样,并不是只有抢、打、敲等暴力手段,要注意引导幼儿抵制对零食、玩具、手机等的诱惑。另外,要让幼儿记得个人和家庭的基本信息,以防走失或有意外时,公安或老师等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家长,但是不能把个人和家庭信息随意告诉陌生人,以防骗子利用获知的信息行骗。
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胡小红张妙玲
新闻推荐
英德市和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合作,推动全域旅游建设。焦莹摄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朱国兴)为了更好地促进英德市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