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彻底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今年"6·18"当天,光是黄皮就卖了3000多斤,销量在全国能排进前十名。”回顾“6·18”电商节的“战况”,宋勇辉仍然难掩喜悦之情。
作为英德市果康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勇辉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但说到跟农村电商打交道,他也是被“逼上梁山”的。
清远英德市地处粤北山区,农产品难卖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农民,为了有效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英德近年来架起了一座农村电商“金桥”,让曾经“烂在地里”的农产品变成爆款。
自2016年6月以来,英德作为广东省最早启动农村电商扶贫项目的县,在发展农村电商过程中,已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大众创业”的一整套成熟模式。
树立市场意识杨桃“触网”身价倍增
曾经0.5元/斤无人问津,如今8元/斤供不应求,这就是小小杨桃上演的“升值记”。身价之所以翻了十几倍,靠的就是农村电商这个“大舞台”。
“我们合作社开展订单式种植,再通过淘宝网等农村电商平台销售,杨桃的售价自然就高了很多。”宋勇辉说,通过树立市场意识,他们将杨桃打造成了爆款农产品,在淘宝网的销量曾拿过全国第一。
在确保农产品品质的同时,像宋勇辉这样的英德“电商人”非常重视市场培育和品牌建设,不仅“发抖音、做直播”,还线上线下结合“玩转”农村电商。
在宋勇辉看来,“互联网+”手段能够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水果的种植环境和品相,也实现了产品溯源,合作社同消费者直接对接,又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利润。
作为广东省“亿元淘宝县”,英德通过农村电商打造出的爆款绝不仅仅只有杨桃,英德红茶、红薯等特色农产品也备受青睐。2018年“双11”期间,英德某品牌红茶网络销售额,不到24小时就突破243万元;果康源合作社则将1万斤红薯干销售一空,并收获了20万斤网络订单。
2018年,该合作社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5万多单,多项产品居淘宝网销量第一,营业额380万元,纯利润100万元,并带动周边12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户均每亩增收达1000多元。
构建扶贫“1+N”体系产业园提升组织化程度
“生鲜家禽通过电商销售,难点在于运输保鲜,特别是节庆时节的快递运输,很难确保包裹在规定时间送到客户手中。”创立英德农村电商品牌———“鸡鲜生”的陈德生“触网”伊始就遇到了难题。
如何做好生鲜产品的物流包装,是陈德生这样的初创团队普遍面临的问题,寻找办公场地、金融扶持、产品摄影、互联网美工等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
作为英德农村电商的“航空母舰”,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于2015年投入使用,为农村电商创业者提供产品展销、电商运营、人才培训等一系列针对性服务。
陈德生介绍说,在产业园的帮助指导下,他们很快就迈过了物流包装这道门槛,特制的包装盒和冰袋最长可恒温保鲜72小时,冰鲜鸡产品最远已经卖到北京。
目前,英德已构建起农村电商扶贫“1+N”体系,解决了孵化和渠道两大难题。据英德市电商办副主任宁丽芬介绍,“1”是产业园这个孵化基地,“N”则是多个农村电商平台,只有电商(产业园)管渠道、合作社管标准、企业(贫困户)管生产,才能将农产品变成爆款。
通过“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模式,英德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也显著提升。农村电商平台接到订单后,由合作社调配给签约农户采摘,新鲜水果第一时间就可以发送到全国各地。
网销额增速“破百”农村电商将短板变“潜力板”
在发展农村电商过程中,英德已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大众创业”的一整套成熟模式。通过政府主导、产业园孵化、合作社搭建产销渠道,英德农村电商已构筑起一张联结城乡的广阔销售网络。
2018年,英德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约为7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达110.85%,累计培育农村电商扶贫企业41家,打造特色品牌33个。
近年来,英德农村电商产业受到清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清远正在加快推进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努力把该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农产品展销电商示范园,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在破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上率先突破,将短板变成“潜力板”。
下一步,该产业园将着力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双向发力助推农村电商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物流网络建设,对标“一村一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广东十大名牌”等项目,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为了进一步夯实农村电商人才基础,英德还针对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开展培训,并对农村电商初创企业开展各类奖补活动。
来源:南方日报
新闻推荐
近日,在英德法院执行法官的耐心调解下,促成一起发生在亲戚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达成执行和解,被执行人当场付款,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