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代表参加“拉禾桶”比赛。李冰纯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程浩实习生/陈盼李冰纯)7日上午,在佛冈县黄花中华里村的水塘一角,十数只鸭子正悠然戏水;但只听一声哨响,一帮壮汉顷刻从对岸向鸭子飞扑而来,原本平静的水塘只剩下了涟漪和一池鸭毛,十数只鸭子在短短半分钟之内无一幸免,悉数落入壮汉之手。这是佛冈县黄花中华里村举办的“做田了”民俗节中“捉水鸭”的比赛现场。
此次比赛吸引了黄花片区19个自然村的42个村民小组参与,尽管是工作日,但现场还是有许多从其他市县赶赴过来的游客。
“我们想通过"做田了"这么有特色的一个活动,把它作为一个平台、一个载体,来带动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黄花村党支部书记李庚原说。
“做田了”已有近600年历史
“做田了”是黄花当地传承下来的特色传统民俗节日,是当地村民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五至七月初七为庆祝早稻收成而自发形成的一种宴请活动,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当地农民做一个仪式表示田里的农活干完了,这就是"做田了"”,李庚原向记者解释道。
每到这个时期,黄花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祭拜土地神,举行宴会,邀请前来帮忙干农活的左邻右舍、亲朋戚友一起,宰鸭子、尝鸭肉等,分享劳动成果,欢庆丰收。体现出邻里亲朋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而改革开放以后,这一习俗被赋予一些新的内涵,忙完田活,大家更是借此聚一聚、乐一乐,在欢庆丰收的同时,体现了农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团结奋进的精神。
特色活动有其独特含义
此次活动设有拉禾桶比赛、水塘捉鸭、美食评选、分会场捉鸭、撑禾桶比赛、抛秧盘比赛、执土狗子、游泳比赛、浑水摸鱼等项目,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观看。这些比赛项目由于演化于村民生产劳作过程,比赛项目也因此多在田地中进行。
李庚原介绍,这些特色活动的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含义。例如,“拉禾桶”,它体现的是家庭主力的同心协力;“撑禾桶”,则是以前用于渡河或突遇山洪时逃生的一种方式。
笔者了解到,本次活动还将在今年9月份的丰收节再次于中华里村举办;往后每年农历七月的“做田了”民俗节还将在黄花区各分会场举办。未来,李庚原希望将“做田了”民俗文化活动打造成一个品牌,并以此为载体,带动中华里村当地旅游发展及农产品销售,进一步实现当地乡村振兴计划。
本版统筹程浩
新闻推荐
佛冈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教师实现从“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8月6日,佛冈召开全县中小学教职员“县管校聘”工作动员会。(清远日报特约通讯员黄超贤摄)清远日报讯特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