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高干拿出珍藏多年的电影放映“宝贝”。(清远日报记者朱文华摄)一个人用铁管搭起150英吋的大电影幕布,架起沉重的老电影机……何高干干起放电影活儿的精神劲头依然不减当年。
今年已经69岁的何高干,从事电影放映行业已有40个年头。他曾在佛冈电影公司当了33年专业反映员,目前仍担任清远市华影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佛冈电影队队长、放映员。“干到干不动为止。”何高干说。
今年清远最美人物的评选中,何高干入选为最美放映员。
1、送电影下乡每年要放300多场
40年前,何高干凭借着早期良好的技术知识积累,被分配到了佛冈县电影公司。他做电影放映设备的维修,偶尔下乡放电影,开始了他在电影行业的工作生涯。
2007年,经历过迷茫期和阵痛期的电影公司改制解散。看着身边的老同事们纷纷转行,何高干不为所动,而是决定响应政府号召送电影下乡,这也迎来了他放映事业上的“第二春”。
“只要天晴就下乡放电影,晚上4台机器,一年累计播放900多场次。”现在,何高干是清远市华影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佛冈电影队的一名放映员,每年从3月初到11月底,要完成固定场次指标的放映任务,只要天气情况允许,何高干就会下乡,一晚两场电影,从七点放到十点,他一年要放300多场。
如此夜复一夜,由于没有年轻人接班,何高干只能继续奋战在放映一线。“做个放电影的开关师傅不难,这个职业考验的是维修技术和处理故障的能力。”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何高干表示,自己将会干到走不动为止,也希望在此之前尽快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年轻人。
2、洪水中抢捞出的老电影胶片
现在的播放器材大多采用数码高清的放映机,老式胶片机越来越成为“古董”被封存起来。何高干介绍说,2013年5月佛冈发了一场大水,让他存放于地下仓库的400多部老式胶片电影带全部受浸,几乎毁于一旦。“胶片被洪水泡过后,上面的药膜就会发霉脱落,变为废品。”当时何高干顾不得危险,奋力从洪灾中抢救出十多部抗战老电影胶片。
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进入佛冈县电影公司,40年来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坚持送电影下乡。他推着满载胶片、放映机和幕布的单车,迈过沟沟坎坎,走遍佛冈各大小村落100多处,播放电影的场次近30000次。电影公司改制解散后,老先生依然不忘充电提升,学习掌握新的数码放映技术。
现在除了日常下乡放电影,何高干还经常收到一些活动邀请,有人找他借设备,有人请他到现场做技术指导,他都忙得不亦乐乎。家人朋友经常劝他“年纪大了不要搞了”,但何高干说自己老年的光阴不想浪费在麻将桌上,下乡放电影、出门做演出、帮忙修家电,这些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又怎么会觉得累呢。
3、“电子技术控”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获佳绩
除了电影放映员的身份,何高干还是位十足的“电子技术控”。何高干有个自己的“小仓库”,里面整齐堆列着旧电脑、手机、电风扇等电器产品,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废旧电器,却都是他眼中的宝贝。“从初中接触了无线电后,我就迷上了电子技术。”从小就喜欢研究各类电器,他通过不断自学,在机器设备维修等领域已是颇有名气。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电影放映技术也不例外,何高干坚持活到老学到老,通过主动自学,掌握新的数码放映技术。由于技术技能过硬,2015年5月,何高干作为广东省派出的两名代表之一,参加“2015年第二届全国广播影视(农村电影放映员)技能竞赛”,并获得第八名的成绩,还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广播影视行业(电影放映员)技术能手”称号。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朱文华实习生余畅通讯员许梦仪
本版统筹:清远日报记者朱文华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程浩通讯员/何嘉玲)8月29日上午,汤塘镇召开了脱贫攻坚指挥部8月工作例会,会议传达了清远市脱贫攻坚暨乡村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