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文心清和”艺术邀请展暨雅集系列活动现场,表演嘉宾进行古琴演奏。/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
文/佛山日报记者招钰英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写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称其为“闲事”,其实都是雅致之极的。焚一炉馨香,挂一幅字画,插一瓶鲜花,品一壶香茗,与三五好友共聚一堂,谈诗论词,就是宋代文人日常的生活写照了。
昨日下午,“文心清和”艺术邀请展暨雅集系列活动在佛山市文化馆开幕。在活动上,市民不仅可以观赏五位艺术家的水墨作品,还能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领略文人雅士的文艺生活。
文人四雅,融和多元
一挑一抹,古韵悠悠。作为本次艺术展的受邀艺术家之一,陈映欣、方华等9位古琴妙手在“文心清和”艺术邀请展开幕式现场演奏《欸乃》《物外神游》等多个古琴曲目,给观众带来“水墨合音律”双重感受。陈映欣认为,音乐跟画画,一个是借助声音来表现艺术家的心灵,另一个是通过形态和色彩设置表达艺术家的看法,但归根到底都是艺术家表达对世界的方式,是跟世界发生共鸣的手段。
而“文心清和”艺术邀请展不止于水墨合音律。策展人吴丹介绍,在宋代,点茶、插花、焚香、赏画一般在私密空间进行,而本次活动在公共空间里办一个雅集式的人文展览,并结合花艺、茶道、奇石、文人空间设置等多个艺术元素,有机呈现文人的艺术生态,“希望能通过不同的艺术门类,让传统文化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向观众直面呈现文人对生活的追求,艺术的探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文心清和”艺术邀请展邀请到马文西、王见、魏华、胡杰、陈映欣5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参与,他们都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独特的艺术观和创作方式。此展以雅集形式还原当代美学环境,呈现了他们艺术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同时揭开艺术家的神秘面纱,令观众置身其中,探索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及艺术与当下社会生活的关系。
“在展览过程中引导观众体验四雅,提升精神境界,很有社会意义。”胡杰认为,“文心清和”艺术邀请展既汇聚了五人的共同理念,还与诗书画印等古代文人雅集结合起来,创意与诗意兼具。
营造氛围,传播艺术
从年初的“我们的节日·春意联连”之“画公仔画出街”插画装置展,到“六一”儿童节推出的“稚游自在”儿童综合作品展,再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文心清和”艺术邀请展,今年佛山市文化馆自主策划的展览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昨日,市民苏小姐约上朋友一起观展。她说,展览除了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元素,最大的特点是设置了体验环节,让观者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行为,“感觉自己上了一堂有趣的美育课”。
吴丹说,这三场展览是一个递进式的美育教学过程,也是市文化馆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的创新做法。“画公仔画出街”插画装置展迎合年轻人审美,吸引他们走进文化馆;“稚游自在”儿童综合作品展,展出近千幅儿童创作的作品,运用多媒体投影、扫描原作整合拼接等现代化艺术形式,打造一个具有艺术性、教育性的创意展;举办“文心清和”艺术邀请展是致力于打造公共艺术普及平台的同时,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据悉,本次展览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佛山市文化馆主办,广州耕弦古琴传习社、佛山市晏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佛山市石云广告装饰有限公司、佛山市靓摄影艺术摄影有限公司、燃灯山房、英德英石文化研究会、卷云斋、然欤山房、凡斋、佛山石湾陶艺学会、佛山市恒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展期至10月27日,国庆期间照常开放。市民可免费进场观赏,还可以关注佛山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观看五位参展艺术家的访谈课程,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艺术人生。
新闻推荐
英德实行多样化培训模式培养医护人才。英德不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目前县域内住院率达90.7%。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