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用工模式悄然兴起。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最早招收“共享员工”的是在线零售行业,之后逐渐推广至物流、制造业等行业。“共享员工”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举,还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共享员工”渐成风尚
广东清远小伙戴柏榆原本是一家火锅店的主管,如今成了一家超市的拣货员。“火锅店复工一再延后,不开工就没有收入。”戴柏榆说,幸好火锅店和盒马鲜生有合作,可吸纳待岗员工兼职。
因为在餐饮店工作的关系,戴柏榆持有健康证,又熟悉各种蔬菜、肉类,很快通过了面试。“从事的工作很容易上手,挺适应新工作。”他告诉记者,“火锅店主管的岗位还保留着,复工了就会回去。”
疫情期间,线下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受到冲击,大量员工无工可返;而在线生鲜电商生意火爆,捡货员、打包员、骑手等人手紧缺,由此出现了这种临时性的灵活用工模式——“共享员工”。
记者梳理发现,输出“共享员工”的行业主要有影院、酒店、景区、餐厅、KTV等临时歇业的行业,以及一些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的中小企业;接受行业主要集中在在线生鲜电商、制造业、共享单车、物流等。
“共享员工”从事的工种比较简单,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目前较多使用“共享员工”的岗位包括打包、分拣、上架、排面整理、仓库整理、一线流水操作等。哈啰出行提供车辆调度员等岗位,“这些岗位没有太高的行业壁垒,一般会使用智能手机就行。”哈啰出行单车事业部杭州分部负责人赵业舟说。
员工如何“共享”?
如何成为一名“共享员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用工需求大的企业与输出企业及其员工协商一致,签订三方协议借调员工支持生产,还有一些企业则委托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订协议。
一些互联网企业针对疫情专门推出“跨界”用工平台。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推出了“蓝海”就业共享平台,通过灵活就近的短期用工形式,缓解企业压力;猎聘招聘平台于2月初推出“员工共享”计划,为各类业态提供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共享员工”薪资待遇多数以时薪、计件方式结算。据万孚生物、盒马等企业介绍,调剂借用期间员工的工资由借用单位承担并由原企业发放,按实际工作时间结算报酬,社保关系没有改变。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当前,一些缺工企业与尚未复工的企业之间实行“共享用工”,进行用工余缺调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共享用工”不改变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原用人单位应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等权益。原用人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借出员工。原用人单位和借调单位均不得以“共享用工”之名,进行违法劳务派遣,或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以规避用工责任。
疫情之后“共享员工”能走多远?
北京市天平(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欧卫安认为,“共享员工”是特殊情形下产生的一种临时用工模式,涉及比较复杂的法律关系,对于企业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法律风险。“共享员工”可能只是当前的权宜之举,在疫情结束后可能不会继续大规模存在。
也有一些受访企业对“共享员工”较为看好。赵业舟说,共享单车行业是季节性很强的行业,每年夏季都有突出的用工需求。“其实"共享员工"的需求一直都在,例如每年双十一期间物流的需求特别大,和我们一样,企业往年都是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进行调配。”
据新华社杭州3月2日电
新闻推荐
清远市划为低风险区,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各类公共场所可开放
27日中午,在清远时代广场购物的市民并不多,各入口均设有体温检测岗。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南方日报讯(记者/黄玉熹)2月26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