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左)和同事合影。通讯员供图“不用紧张,嘴巴张一下。”采样时,陈思像对女儿一样轻柔。隔着眼罩和手术帽,她要把脸凑近患者嘴巴,才能瞄准取样位置,轻轻地擦拭几下,一杆带着咽拭子的棉签采集完毕。陈思是清远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的一名护士,曾为晕倒老人跪地吸痰急救,被评为清远市道德模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思第一时间申请到战“疫”一线,随后被安排到市人医感染科隔离病房,负责清远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护理工作。
“患者咳一咳,医生抖三抖。”这是人们对咽拭子采集风险高的评价。在感染科隔离病房,咽拭子采集是针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每天的护理工作之一。陈思说,护士每天都和患者泡在一起,每次咽拭子采集都是和病毒短兵相接。
第一时间申请到战“疫”一线
陈思自2010年工作至今一直在肾内科工作,育有一儿一女,女儿才2岁。春节期间,陈思正在家里休息,利用短暂的假期照顾家人和孩子。收到医院动员通知,陈思立即提交了请战书,两个孩子分别送去了婆家和娘家安置好,在家人的千叮咛万嘱咐中奔赴一线。“我是妻子、女儿、母亲,但面对疫情的肆虐,我最重要的一个身份是医护工作者。”
在一年前的2019年春节,陈思表现出同样的果断。2019年2月4日上午,陈思与家人在回家路上,路遇一名年约六旬的阿伯倒在东方天城小区的花基旁。她见状后冲上去查看,并根据专业的判断及多年的临床经验,判定阿伯需要进行CPR急救。随后,陈思跪在地上,为阿伯进行人工呼吸、心肺按压、口对口吸痰等急救,直到急救车来到后才停下。
老人出院后,家属找到陈思表示感谢,陈思说,既然穿着白大褂,就肩负着责任,将来遇到此类事情,她仍然会冲上去。
咽拭子采样时飞沫直接溅到眼罩上
2月11日,经过系统培训、演练和考核后,陈思到市人医感染科隔离病房报到。
刚到隔离病房,陈思坦言,一开始有点怕,特别是为患者进行咽拭子采集工作时。
采集咽拭子需要患者取下口罩,头向上扬起,而拭子又是直接刺激患者咽部,会引发患者的咳嗽和恶心反射,极易造成操作者的感染风险。而这是隔离病房里的护士每天都要做的工作。
护士要凑近患者脸部,看清其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再拿棉签采样。这一操作过程,患者会对采集人员哈气,或因为棉签擦拭咽喉不适而引起干呕、咳嗽、飞沫四溅,有时候飞沫直接溅到眼罩上。“患者口腔产生的气溶胶传染性是非常强的。”陈思说,想到这点心里还是会有些紧张。采集动作看似简单,但陈思总结出一些小技巧:每次为患者操作时都会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同时也注意操作时动作轻柔但迅速,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还要跟患者提前沟通,让他们了解采集步骤,这样可减少他们的不适感。
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在陈思看来,新冠肺炎在没有明确治疗方案时,护理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打针、测体温、心理护理、咽拭子采集……在隔离病房里,护士每天都与患者泡在一起,等于泡在病毒里。
面对高传染性的新型冠状病毒,陈思介绍,每个进入隔离区域的医护人员都穿上三级防护装备,包括手术衣、戴N95口罩、戴手术帽、穿隔离衣、三层鞋套、隔离衣、三层手套。“尤其是穿脱防护服,要避免感染一个规范步骤都不能少”。
“一个哈气或咳嗽都可能释放出病毒,如果飞沫飞到防护屏内侧,极易造成操作者的感染。”陈思说,口罩一定要戴紧,宁愿鼻梁勒出痕也要戴好。
全副武装工作对医护人员也是巨大考验。“经常会感觉憋闷、缺氧,护目镜很快就被雾气遮挡视线。”陈思说,这项工作既挑战身体极限,也让她们感到心理压力极大。
在市人医感染科隔离病房,护士是三班倒,每天在隔离病房要待6个小时。陈思在别人的建议下,第一天进入隔离病房穿上成人纸尿裤。但是一天下来,她发现,只要不吃不喝,6个小时能憋住,就不再穿纸尿裤上阵。“不仅这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在进来之前也尽量不喝水。”
陈思还遇到手术帽里的风机断电的突发情况。在2月22日下午,距离陈思值班到点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手术帽里风机突然断电时,她正在为患者做检查,很快也到饭点,要给病人派发盒饭。
“三级防护装备本身就很容易缺氧,但当时想着只有1个多小时,而且病人准备吃饭了,就想着总不能因为这一个多小时就浪费多一套防护服。”陈思于是一边在防护服里大口喘气,一边给病人送饭,直到意识到自己撑不住了,才急忙跑到更衣室脱掉防护服。
脱下防护服那一刻,陈思就晕倒了。
只希望能尽快恢复平常的日子
2月24日,随着一名2岁患者和她的奶奶出院,清远12例确诊患者全部出院。出院当晚,2岁的“清零宝宝”为医护人医唱起了儿歌。陈思和大部分同事都不在现场,但通过媒体看到报道后,陈思仍感动不已。
2岁宝宝的护理和治疗是医护人员觉得最棘手的。陈思介绍,在隔离病房里,很多患者进来后情绪都不好,但是成人患者容易沟通,“我们通过安抚和开解,让他们保持好心情,吃好睡好,疾病才能快点好。”
但是2岁的孩子一看到大家穿着防护服非常害怕,一开始对治疗非常抵抗。陈思和其他护士首先想尽办法,让这个孩子不怕,通过玩游戏、送礼物与孩子亲近。“到后来,她一看到护士都很热情打招呼,治疗也就顺利起来。”
事实上,陈思看到2岁患者也想念起自己同龄的女儿。
自从回到医院上班,陈思已经一个月没见到家人。在2月26日下午,由于咽喉炎发作导致抵抗力下降,陈思不能再坚持战“疫”一线工作,进行核酸检测为阴性后,她回到了酒店进行14天的隔离。家人每天都与陈思视频通话,嘱咐吃好喝好、小心防护。
当问及疫情过后最想做什么时,她说:“只希望尽快恢复平常的日子”,她还补充说,只要每个人都能出一点力,相信这个难关很快就过去。
采写: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朱文华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曹菁通讯员戴朝文)2月28日上午,“春风行动”——精准扶贫专场网络招聘会启动仪式在清远市劳动大厦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