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回来了!”3月2日晚上10时半左右,来自云南省武定县的张军激动地说,“到了工厂我心里才真正踏实下来。”张军和另外36名苗族同胞是广东英德卓佳玩具有限公司(下称“英德卓佳”)接回的第八批返岗工人。自2月15日以来,同属一个老板的英德卓佳和英德佳美达两家玩具企业共发出13辆大巴车,分八批从云南接回近600名返岗工人。
张军已经在英德卓佳工作四年了,往年春节后该公司也派车接他们返岗,但车只到昆明,今年受疫情影响,交通不畅,他很担心没车来“心水”工作要丢,没想到今年车不仅来了,还把他们从“家门口”拉到了“厂门口”。
从“家门口”直达“厂门口”
2007年落户的英德卓佳是一家玩具出口企业,95%的产品出口欧美。“我们卓佳和佳美达两家公司共有5000多名员工,其中80%都是本地人,第二多的就是云南员工,基本都是亲戚朋友或是兄弟姐妹,拖家带口的过来。”英德卓佳行政厂长黄启成说,这部分工人吃苦耐劳,不抗拒车间里的油漆味,而且喜欢相对自由的岗位,所以集中安排在喷油部和注塑部。
武定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苗族是当地主体民族之一。近年来,当地大力加强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劳务经纪人带动包括苗族同胞在内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苗族小伙蔡继荣在英德卓佳工作了9年,近几年,陆续组织了一批批同乡到该公司上班。
“我在英德卓佳打了9年工,每月能领到工资6000元,玩具厂的待遇优厚,一般普通员工每月工资在3500—4800元左右,包吃包住,工资还准时发放。”蔡继荣说,他找到了好出路,就想带动同乡一起赚钱。
蔡继荣的说法得到同乡龙秋蝶的认同。“我是2014年来厂里打工的,老公、弟弟都在英德卓佳工作。”龙秋蝶说,公司不仅给他们分了夫妻宿舍,小孩读书有厂车接送,每年春节回乡,厂里还派车免费送接,“今年很担心受疫情影响没车来,好在2月15日把我们接回来了”。
黄启成告诉笔者,受疫情影响,公司今年派出的大巴数量比往年多了一倍,而且联系了武定县的人社部门协助,把车直接开到县城,所有返岗员工都要出具健康证明,每辆车座位也只允许坐一半,还给乘车员工发放口罩。对于部分自己开私家车返岗的云南员工,则给予每人400元的交通补贴。除了云南,佳美达还从广西包车接回50余名返岗工人。
防疫和复产“两手抓”
“我们是英德首批复工复产的企业之一,通过当地相关部门的现场审核后,2月10日就开工了,我们员工的返岗率达到100%。”黄启成说,由于该公司今年扩大生产,新增了11条生产线,近期还从英德当地多招了300人左右。
员工陆续返岗,厂里人员越来越多。英德卓佳和佳美达在英德当地相关部门和镇政府的指导下,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笔者在英德卓佳生产车间看到,每条生产线中间以透明薄膜隔开,两边工人间隔而坐,戴着口罩有序作业;而在饭堂,原本相对而坐的餐桌上全部立着蓝色塑料板。
黄启成介绍,公司对每一项防疫要求严格落实,如员工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探热,所有人全部佩戴口罩,每个车间配有消毒洗手液,接送员工和员工子女的厂车也每天消毒,饭堂实行错峰用餐,对少量湖北籍的管理层员工实行隔离观察,做到防疫和复产“两手抓”。
南方日报记者焦莹通讯员罗国兴
新闻推荐
村民正搬运冬瓜上车。陈咏怀摄南方日报讯(记者/陈咏怀通讯员/李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2月21日下午,英德市30吨爱心冬瓜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