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志愿者到邓婆婆家中赠送衣服、食物等慰问品。(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邱炜民摄) 1月24日,年夜饭过后,小武穿上好心人赠送的新衣服。(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邱炜民摄) 1月22日凌晨三点,邓婆婆与孙子小武把当天捡来的废品带回家。(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邱炜民摄)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多少人既定的生活节奏?它又如一面放大镜,照出了众生百态、人情冷暖。
过去几个月,家住清城区凤城街的邓婆婆每天21点都带着8岁的孙子小武在北门街一带拾荒到半夜,一天最多挣10元生活费。年二十九那天,他们被善意的路人提醒,“最近不宜出门,真要出门,得戴口罩!”那天之后,担心染上病毒的婆孙俩再也没敢出门拾荒。婆孙俩究竟为何走上拾荒之路?后来又是如何度过疫情高峰期?
受伤休学难以联络在外务工的父亲
废品,占据了邓婆婆大半个家的空间。此前,这些都是邓婆婆的“宝贝”,如今却成了令她最担忧的“危险品”,“我不知道该怎么预防,也不知道这些废品堆在这里,会不会有影响?”
2月初,小武发现奶奶手机接收到了几条关于预防新冠肺炎的信息,这几乎成了婆孙俩了解疫情的唯一渠道。有好心人想送他们口罩,却被邓婆婆拒绝了,“以前拾荒时,我曾捡到一盒口罩,看起来像新的,应该可以用。”
2月13日,已经好几天没买菜的邓婆婆打算这次去购买两根胡萝卜与两根白萝卜,“够我们吃上好几天了。”出门前,婆孙俩戴上了捡来的“新口罩”。邓婆婆并不会戴口罩,时常戴反了也不知道。
邓婆婆说,因为某些难言之隐,在小武父亲1岁时,她选择了与丈夫离婚,“当时我连自己都养不活,所以没带儿子一起走……”在邓婆婆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儿子。可多年的分离,母子间感情并不融洽。
后来,小武的父母走上与邓婆婆一样的“路”。父亲常年在外打散工,母亲再婚,小武的起居主要由爷爷负责。小武说,母亲长什么样,他已想不起来。自己曾10多天没洗过澡,还经常吃不上饱饭。
2019年3月,小武不小心从阳山家中楼梯摔了下来,造成右眼角破损及右手腕骨折。“整整一个下午,小武在床上痛得滚来滚去,弄得床上很多血迹。”邓婆婆说,直到傍晚,小武父亲才赶回家中带他就医。随后,邓婆婆也回到阳山,在医院照顾小武将近一个月。2019年4月出院时,医生交代小武要定期复查,小武父亲便帮他办理休学手续,并给了邓婆婆1千元,让她带小武到清城暂住。
多次后续治疗后,小武父亲给的1千元已经用完,之后婆孙俩的生活开销全来自邓婆婆仅有的一点积蓄。邓婆婆觉得自己亏欠儿子太多,没敢拨通儿子电话问他拿生活费,但带着小武又干不了什么活,这才想到拾荒解决日常开支。小武倒是拿奶奶手机打过几次父亲电话,但都联系不上。
疫情期间,幸好大家帮助
半只鸡,还有一小碟青菜,年三十的晚餐是邓婆婆一年到头吃过最“丰盛”的一顿。小武也表示,自己已经好久没吃过鸡腿了。晚饭过后,小武还高兴地穿上了好心人送的新衣、新鞋。
疫情的到来,让邓婆婆失去收入来源,支撑婆孙俩熬过疫情高峰期的,是1月中旬时,一些好心人捐赠的几百元善款与食材。
最先关注到婆孙俩的是在北门街卖冰糖葫芦的阿清。起初阿清也没多在意,可是半年过去了,阿清发现小武每晚都在拾荒,瘦小身躯却背着个大大的拾荒袋子。寒冷的时候,男孩穿着也很单薄,这让她感到很是疑惑。得知情况后,阿清经常煮些好吃的给小武。1月6日,她还在朋友圈和抖音平台发布了小武拾荒的视频,希望引发更多人关注。
“为人父母,我最不忍心看到这些事情的发生,我能寄件新衣给他吗?”“父母离异,受苦的总是孩子,麻烦帮我转账100元给小孩吧”……阿清发布的视频引发不少身边人甚至陌生网友的关注。
清远市相聚清远志愿者协会的薇姐等人从阿清那得知此事后,先后两次到北门街,还有婆孙俩的住所,为其添置了一些日用品与蔬菜、肉类、大米、粮油等食材。
在北门街卖“串串香”的梁女士,笑说自己把小武当作“干儿子”来看待。1月中旬时,看小武每天喝粥,没饭吃,她便邀请小武到店里吃饭,还让小武帮忙串“串串香”,一天给他8到10元“工资”。可小武毕竟还是孩子,贪玩是天性。一次,顾着与梁女士两个儿子玩闹的小武忘了串“串串香”,梁女士便像对待自己儿子一样教育了小武,“其实小武还是很听话的,每次他做得不对,我指出来后他都愿意改正。孩子嘛,还是需要有大人在旁引导的。如果回老家没人照顾,我觉得他留在奶奶身边会更好,看得出来奶奶很疼爱他。”
“唠叨”奶奶不要离开他
疫情期间,也许是宅在家里闲得慌,小武经常问奶奶,“什么时候才可以出门捡废品啊?”拾荒,对于他而言似乎成了一件好玩的事。
此前每天出门拾荒,婆孙俩总是推着一辆破旧的婴儿车,有时,小武会坐到车里,撒娇地要奶奶推他走。拾荒的路上,婆孙俩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经常凌晨4点,俩人才拉着一堆“战利品”回家。
有时,小武走到半路就犯困,邓婆婆会让他坐到推车上,她边推着孙子,边背着几大袋的废品回家,“我不想小武跟着我出来拾荒,但让他一个人留在家里,他说害怕,就只好带上了。”临近春节期间,街上可捡的废品比较多,邓婆婆经常忙到凌晨5点才回家,原本打算那段时间可以多挣点,可疫情的到来,打乱了她的计划。
“奶奶,你会不会不要我?”“奶奶,你不要丢下我,我不想回阳山…….”邓婆婆说,小武经常问她这样的问题,“每次听到他这样问,我都会和他开玩笑说,你听话我就要你咯!这时,他就会着急地说,我怎么不听话了,我会帮你做家务,还会捡废品啊。”玩笑的背后,泪水早已在邓婆婆的眼里打转。
想让孙子留在身边读书
空闲时,小武会阅读奶奶捡回来的书。“我没有文化,所以吃了许多亏。我经常和小武说,一定要认真读书,将来才有出息。”邓婆婆说,其他废品都会卖掉,但捡回来的书,她从来不卖。
有人问小武,想回阳山读书还是留在清城?一开始他总是回答:不知道。慢慢熟络后,小武才敢说出心里话:“我不想回阳山,可以去古城小学读书吗?听说那离奶奶家最近。我喜欢上学,我数学考试有90多分呢!”
2月13日,邓婆婆尝试着拨打了儿子的电话。这次,终于打通了。可母子俩的对话,并不怎么愉快。电话那头,儿子误以为她不愿意再照顾小武,情绪激动时,还说起当年母亲“抛弃”他的事情,并表示其实当年就算带上他去乞讨,他也是开心的。小武父亲还说,自己目前在广西,此前也曾打过电话给婆孙俩,但没打通。他不知道的是,邓婆婆已经没有多余的钱充值话费。后来还是一位好心人帮忙,这才拨出了号码。
电话里,邓婆婆始终没把缺钱的事说出口,她欲言又止,无法向儿子完整表述如今的处境与心情。“你们是不是缺钱?”冷静下来后,小武父亲想起疫情这事,提醒婆孙俩要呆在家里少出门。通话的最后,他表示让邓婆婆打探一下,看小武能否留在清城读书。而他会尽快托人带些生活费给他们。
3月4日,邓婆婆说没等到儿子托人送来的生活费,但前几天儿子派人把小武接走了,“起初小武不愿意走,但那人说小武爷爷心脏不好,春节期间心脏病突发住院,最近又再次入院,叫小武回去看望爷爷,小武便跟了回去。”
今后,如果小武继续留在阳山上学,邓婆婆担心他无人照顾,甚至担忧他的人身安全。但如果住在清城,又恐怕没办法在这边上学,“我儿子怪我也是应该的,毕竟当初是我亏欠了他,所以现在我希望小武能留在我身边读书,这样我就可以好好照顾他,儿子也好安心在外工作。”等疫情结束,邓婆婆想去打听让小武留在清城上学的办法,但怎么打听,她还没想好……
采写: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钱敏敏
摄影: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邱炜民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沈艳莉通讯员罗志东3月2日上午,清城区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对北江部分河段进行执法巡查,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