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寨村焕然一新。
涂鸦艺术课堂送进大山深处的校园。 东莞扶贫样本
系列报道六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叶虹
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走近围墙,用心地给自己喜欢的画涂抹着颜色……6月19日,东莞媒体采风团来到了英德市双寨村小学,实地走访碧桂园莞深区域开展的艺术扶贫工作,见证城市校园涂鸦艺术课堂送进大山深处的校园。
碧桂园莞深区域成立八年来,向社会捐赠公益活动累计逾4亿元;其中在扶贫领域,长期对口帮扶英德市大船顶村、双寨村。过去两年多来,碧桂园莞深区域先后40余次走访慰问帮扶两村,扶贫行程超过2万公里,通过党建扶贫、基建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为两条贫困村的群众输送帮扶资源、信息和技能,传递真情与关怀。
在各方力量的合力支持下,今年初,英德市大船顶村、双寨村两条扶贫村已经实现100%脱贫。碧桂园莞深区域党建扶贫负责人柯兵表示,脱贫只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将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公益,积极回报社会,共建更美好的家园。
艺术进校园 扶贫先扶志
“孩子们很开心”,在一旁指导孩子们涂鸦的艺术老师文炫懿告诉记者,这一节艺术课,30多名孩子将共同完成一幅80米的“作业”——为最美的校园涂上颜色。为此文炫懿等7名艺术老师花了三天时间在围墙上绘下了草图,还准备了防水涂料,确保师生们的心血之作能安然度过整个雨季。
“扶贫先扶志,艺术扶贫不仅能孩子们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对美好生活的认知与向往。”柯兵表示,教育帮扶是深远改变一个贫困家庭未来的长远计划,也是巩固扶贫成果的未来保障。碧桂园莞深区域在党建扶贫过程中下大力气去抓教育帮扶,目前形成了爱心助学、艺术扶贫、推荐入学、 岗位实习、励志扶贫等全方位教育帮扶……帮助贫困学生圆了上学梦,帮助他们打开视野,帮助他们长远立志。
两年多来,莞深区域先后在两条扶贫村组织绘画课、剪影课、励志课、涂鸦课进校园活动,并向大船顶村捐赠书架、图书一批,建设了爱心图书角,为两村贫困学子发放奖学、助学金3.4万元,开展为期3年的区域副总裁一对一结对助学帮扶贫困大学生活动。
产业进乡村 家门口脱贫
“这几年双寨村变化很大,村子中央臭气熏天的旧养鸡场整改后变成了文化广场,杂草丛生、寸步难行的小树林变成了古树公园。”英德市旅游文体局驻双寨村党建指导员梁敬带着媒体一边沿着宽阔的硬底路参观村庄,一边介绍着双寨村这些年的喜人变化。
该驻村干部表示,近年来,南粤集团、碧桂园等企业还致力于产业扶贫,先后为双寨村引入光伏发电、葛根种植以及种鸡养殖场等产业项目,以巩固当地的脱贫增收成果。
这些项目不仅为村集体每年带来红利,更直接为当地贫困家庭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机会。“双寨村一对夫妻在种鸡场上班,一个月家庭收入8000元,在当地已算中上收入水平了。”梁敬表示,种鸡场今年还将扩大规模,预计可以帮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除了拓宽岗位帮助村民解决就业,碧桂园还致力于技能帮扶,帮助更多村民完成从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的转变。柯兵表示,这些年碧桂园莞深区域依托集团的资源,将粤菜师傅、产业工人、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信息与就业机会送进两条扶贫村,同时还主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带薪实习岗位,让他们通过参与扶贫、公益、行政、仓库管理、会务接待、官微制作、IT运维、活动组织等工作,提前感受职场文化与氛围,为将来毕业找工作增加履历与工作经验。
链接
八年莞深区域累计向社会捐赠4亿多元
2012年4月,碧桂园莞深区域正式成立,“对人好对社会好”的企业精神在东莞这座大爱之城结出累累硕果。据统计,八年来莞深区域在公益领域累计向社会捐赠4亿多元。
双寨村的扶贫只是碧桂园集团扶贫公益的一个缩影。自碧桂园集团成立以来为全社会捐款累计超67亿元,全国帮扶项目涉及16省57县,结对帮扶9省14县33.7万贫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助力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脱贫超31.8万人。
新闻推荐
老乡抢种丝苗米 特色产业助农富 桥头镇计划明年在全镇范围内推广
英德市英桥农产品加工厂在五石村的丝苗水稻试验田,水稻长势不错,预计产量较高。进入6月,农忙时节已然到来。近日,英德市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