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坚持补短板、转模式、筑防线,纵深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庾建平摄
为落实好清新区“五大行动”的目标任务,清新区卫生健康局立足自身职能精准发力,坚持“补短板、转模式、筑防线”,纵深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新格局。
日前,清新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赖卫卫接受南方日报专访。他表示,区卫生健康局主要通过“一建、一提、一联”三大举措全面发力,有序推进清新区医共体建设、着力推动基层卫生院提档升级、加快“互联网+健康”发展,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全力推进“卫生强区”建设向2.0时代迈进,助力清新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促进区域医疗服务共建共享
南方日报:在实施“南融”行动中,清新区卫生健康局如何精准发力,促进实现“民生融湾”目标?
赖卫卫:清远市作为环大湾区的第一圈层,紧邻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此,我局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立足清远市“一区”的发展定位,以坚定不移实施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南融”“东联”“西拓”“北优”“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五大行动”为抓手,主动争取大湾区医疗项目落地清新,加快补齐清新区医疗卫生事业短板,为广清接合片区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和“民生融湾”贡献“清新智慧”和“清新经验”。
为满足群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推动清新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区委、区政府于2017年决定在清新城区37号区划拨土地58894平方米用于建设区中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为节约资源,区委决定两间医院同址共建,建设规模均为二级甲等医院。
今年5月20日,清新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签订协议,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全面管理区妇幼保健院和区中医院(同时加挂省妇幼保健院清远分院牌子)。依托省妇幼保健院的管理、医疗、科研、教育以及人才等优质平台,可促进清新区两间医院尽快形成服务能力,进而带动清新区整体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大幅跃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封顶,现正进行室内砌体和综合布线、空调安装准备、电房和后勤楼基础建设处理、外墙砖张贴前准备工作,项目预计2021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营。
清新区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后,广大人民群众不用往省城跑,在清新本地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级甲等医院的高质量医疗服务,这将有力促进区域医疗服务共建共享,推动构建清新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南方日报:在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清新区卫生健康局如何发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
赖卫卫:在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我们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继续推动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通过“一建、一提、一联”三大举措全面发力,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打造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
“一建”指有序推进清新区医共体建设。区人民医院于2019年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复审,是清新区到目前为止唯一一间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发挥其龙头作用,今年5月清新区以区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与太平、禾云、浸潭等镇的卫生院签约挂牌建立清新区医共体试点,目前已搭建好管理构架及规章制度。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和胸痛中心已顺利建成并运行良好,区域心电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医疗质量管理中心和卒中中心等项目也在平稳推进。下一步,区医共体将进一步优化配置内部床位、设备、号源等,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全力打造城乡医疗一体化的“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最终实现“区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防治并重”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格局。
“一提”即着力推动基层卫生院提档升级。近年来我局着重提升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建设,现全区15间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业务用房的上限,通过政府民生实事对基层卫生院的设备进行了更新。今年,我局着力推进基层卫生院的提档升级,太平镇卫生院异地新建项目和浸潭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已申报并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作为2021年清新区的储备建设项目之一。同时,积极建设广清帮扶建设太平镇卫生院儿科特色专科,现已基本完成。根据太平镇卫生院的升级改造经验做法,推动禾云、浸潭两镇卫生院的能力建设,最终将太平、禾云、浸潭3个镇卫生院分别打造成为清西片区、清新北部、西北部医疗综合服务能力领先的基层卫生院。此外,继续完善村级卫生站的设备配套,规范村级卫生站的业务管理,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目前全区177间一体化卫生站已按照4万元每间的标准,配齐设施设备,保障了乡村群众的基本就医需求。
“一联”则是加快“互联网+健康”发展,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目前我局正有序推进远程会诊系统、区域心电系统建设,预计下半年两系统可以投入试运行,届时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群众不出村、镇都可以享受到二级甲等医院的医疗服务。同时,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缴费难的问题,我局与区农业银行合作建设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目前已基本完成一期测试,计划近期试运行,届时群众预约看病、诊疗费支付、检查结果查询等会更加便捷,就医体验将得到提高。此外,通过规范使用医疗健康大数据,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清新区将进一步引导医疗健康服务和医疗资源逐步向基层倾斜,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促进医患之间有效沟通,切实解决广大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全力打造“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健康清新。
织密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网
南方日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清新区卫生健康局怎样迅速应对、有效防控?在常态化防控工作前提下,如何继续做好医疗服务及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赖卫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伊始,我局迅速成立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工作领导小组、防控工作专家组、临床医疗救治工作专家组、物资保障组和宣传信息组等5个专项工作小组和4个督导组,实行24小时值守,协调落实防控救治各项工作,做到全区无论何时何地出现突发情况皆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对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多轮专项督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全区医疗机构防控管理到位,院内感染零发生。同时我们还派出2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荆州,15名医护人员支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机场开展疫情防输入工作。
清新区全面织密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区整个卫生健康系统2000多名医护人员没有一个退缩。
在确保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我局积极指引医疗机构恢复日常诊疗服务,目前全区各医疗机构正常开诊达到100%。同时,继续指导各行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网吧、影院等密闭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和检查,对市场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做好环境和重点食品监测工作。
目前,我局正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广州入境分流来清旅客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指引做好入境旅客的接转、核酸检测及流调、集中医学观察、疫情管控和健康管理等,实现全程无缝衔接和闭环式管理。在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医疗服务以及积极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措施。
我局还将秉承差异化和错位发展的思路,着力构建“1+1+N”的城乡一体化医防模式,即以区疾控中心为监测预防中心、以区人医为救治中心、15家基层卫生院的特色专科为基础的一体化疾病防治网络和救治网络,打造平战结合、梯次布局的应急防治网络。
南方日报记者贺欢
通讯员黄志坚刘晓阳
新闻推荐
山塘镇与清新农商行达成战略合作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插上腾飞“翅膀”
目前,山塘镇桂花鱼养殖1.5万亩。贺欢摄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钟神锡祝嘉敏)日前,清新区山塘镇人民政府与清新农商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