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社区实施社区微改造,荒地变公园,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曾亮超摄
清远市清城区凤城街道大观社区的街角公园大变样,成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以前是荒地,杂草丛生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有凉亭石凳和各种绿色植物,周边街坊都爱到这里来逛逛。”住户李阿姨说。
大观社区实施社区微改造,让荒地变公园,而社区微改造是清城区凤城街道社区互助会实施的具体项目之一。清城区社区互助会打造全新的“党建+社工+志愿者+群团组织”工作方式,进行社区社会组织成长计划、社区公益基金、社区微改造、社区合伙人、社区微创投等五大方面的探索,不断激活社区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方式。
社区微改造荒地变花园
以前,清城区大观小学旁有一处空置地,荒废已久,杂草丛生,学生上下学存在安全隐患。“住在靠北侧的居民,进出只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小路两侧是荒地,没有路灯,大人、小孩进出有安全隐患。”李阿姨说。
“社区一直想对这里进行改造,但是怎么改、如何改、谁出钱等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以致迟迟无法动工。”凤城街道大观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林泽洪说,在前期,社区积极走访周边居民,了解群众需求,不断同街道、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协商,最终确定实施社区微改造项目。
“这块空地与清城区旧影剧院大厦相接,见证了清城区一个时代的变化,”林泽洪说,作为老城区,不能一刀切把所有文化元素全部清除,所以在微改造过程中,将老影院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建成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的公园,让市民在休息过程中,了解凤城文化。
这样的方案得到周围群众的一致认可,项目也在2019年正式启动。焕然一新的公园东侧墙体绘制“影院旧时光”主题墙面,充分凸显影视元素;在公园西侧,建立风雨连廊并设置休闲桌椅,在围起的花基石墩内栽种鲜花,为小公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小公园里栽种的绿植,大部分都是周围居民自行栽种、自行维护的。“公园是大家的,大家都要出一分力来维护良好环境,所以会不定时给植物浇浇水,看到垃圾也会收拾。”李阿姨说,现在环境好了,出行也更方便了。
瞄准共性问题探索治理方式
老旧小区存在硬件方面的问题是雷同的。
清城区凤城街道是清远市的旧城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慢慢老去的“家园”问题越来越多: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齐、公共空间衰败等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谐小区的构建和美好城市的建设。
清远地处粤北,清城区建设时间早。目前,清城区常住人口约120万,人口规模巨大的背后,基层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如何花小钱办大事,真正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清城区探索基层治理之路的重要目标。
社区互助会应运而生。
清城区凤城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整合辖区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团队及社区热心人士等现有资源,成立社区互助会,打造全新的“党建+社工+志愿者+群团组织”工作方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构建社区治理枢纽型平台。
社区互助会布局了社区合伙人、社区互助学堂、社区楼长、社区微创投等项目,不断完善社区社会组织需求资源库,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孵化能力,从引进社会组织服务、开展各类经验交流会、搭建线上平台等多维度入手,在非珠地区率先探索践行、梳理总结社区互助基层治理的新方法。
社区互助会形成以党员为头雁的格局,迸发了旺盛的生命力。2018年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可,在社会治理创新赛事中获得20万元的奖金;2019年在其他赛事中再次斩获20万元奖金。社区互助会充分利用这些奖金,深度挖掘更多创投项目,成立了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实现社区互助会创新动力的内循环。
凝聚社区治理合力打造共治共享家园
目前,清城区社区互助会成立已有3年。3年以来,清城区凤城街道的社区迸发出了新活力。
一球、一棒、一场地……这样的配置出现在一群中小学生和退休老人的身上,显得尤其特殊,但在凤城街道西湖社区的门球场上,这样的画面却十分协调。
“小学,初、高中的年轻学员们,一放假就会打电话给我们,想要过来练球,”凤城门球队的队长廖红英说,来了球场之后,队员们都会耐心指导,“大家最开心的,就是和学生一起打门球,感觉自己更年轻了。”每年的暑假期间,团队都会带学员到区、市、省去打门球比赛,期间还获得了不同的奖项。
今年,清城区社区合伙人项目启动,已在凤城街道28个社区开展宣传文化、市民教育、科普教育、法律教育、“我们的节日”、未成年人文体公益活动、核心价值观活动、志愿服务、社区建设、关爱困弱群体、困境儿童等15个项目,每个社区54场活动,共计1512场活动。
清城区凤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凤城街道将继续深挖社区互助会价值,不断丰富其内涵,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社区治理新探索。
撰文:黄玉熹何帆燕苏晨李丽珍
新闻推荐
飞来峡镇谢某拉票贿选案、洲心街道何某扰乱选举秩序案、“1904”专案丘某操纵黑恶势力干扰破坏选举案……日前,在清城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