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凡
近日,近千名高中生到英德市英红镇上茗轩生态老茶园开展秋游研学课程。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老茶树群,体验采茶乐趣,亲手DIY奶茶,并参观红茶文化博物馆(详见11月26日《南方日报·英德视窗》)。
研学旅行是近年兴起的旅行游学方式,主要对象为中小学生群体。英德旅游景点(区)和家庭农场等平台多,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形势下探索研学旅行的新模式新路径大有可为——
多元化产品。首先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抓住英德区域实际,差异化开发研学产品,匹配更多资源。如报道中提到的英德红茶文化,既有地方性,又有普遍性,对传统茶文化和现代茶产业都有一定的学习体验价值。其次要针对性强。根据学习阶段以及城乡学生的不同需求,安排相对应的研学活动,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最大化。其三,动静结合。研学板块的设计,直接影响研学效果,避免千篇一律和一成不变需“双管齐下”。既要有传统文化韵味,又要有易于接受的呈现形式;既要有图文信息,更要接地气,丰富体验场景。
专业化运营。研学旅行是一项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具备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在强化依法依规开展,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实专业师资力量,提升运营水平。研学旅行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作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新方式,有提升中小学生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积极意义。作为校园教育教学的延伸,研学活动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师资、规范的教学场景、系统的教学内容。研学活动毕竟与学校内部管理有所区别,统筹兼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业水平,因地制宜,不断提升研学实效性。
协同性发展。研学旅行从本质上来说是非营利性项目。但是,作为一个潜在消费者的学生,其后续影响不可忽视,直接传导给家庭成员,间接活跃景区氛围,带来社会面更多的关注和引流。按有关意见规定,从小学到高中,每学年研学时间从3—7天不等。因此,要形成研学旅行联盟,汇集教育、运输、景区、保险以及行业专家等多方力量,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形成若干条特色研学线路,具备吃、住、学、研等基本的条件,让学生不虚此行,成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推动研学活动安全顺畅、有序开展。
研学旅行是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趋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汇聚各种社会教育资源,把研学旅行与教育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全域旅游结合起来,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打造更多研学旅行的“英德样本”!
新闻推荐
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当地村村通饮水工程即将建成。近日,英德市石牯塘镇石下片区人大联络站省级改造正式完成。升级后的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