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凤城街道大观社区的街角公园大变样,成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清城区凤城街道大观社区的街角公园大变样,成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以前是荒地,杂草丛生,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有凉亭石凳和各种绿色植物,周边街坊都爱到这里来逛逛。”住户李阿姨说。
大观社区环境的变化,是凤城街道社区互助会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的成果体现之一。作为试点,凤城街道在2019年完成9个“微改造”项目,目前正继续推进44个“微改造”项目。
●南方日报记者黄玉熹何帆燕通讯员李丽珍
典型代表
大观社区街角公园
老城文化融入“微改造”
清城区注重老旧小区“微改造”,突出保障城市和人居环境的安全舒适,充分挖掘老城区潜在的资源和优势,积极探索社区“微改造”新方式,不少老旧小区因此发生蝶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微改造”,赢得群众的纷纷点赞。
以前,清城区大观小学旁有一处空置地,荒废已久,杂草丛生,学生上下学存在安全隐患。“住在靠北侧的居民,进出只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路两边则是荒地,没有路灯,大人、小孩进出有安全隐患。”李阿姨说。
“社区一直想对这里进行改造,但是怎么改、如何改、谁出钱等问题没有解决,导致迟迟无法动工。”林泽洪说,在前期,社区积极走访周边居民,了解群众需求,不断同街道、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协商,最终确定实施社区“微改造”项目。
“这块空地与清城区旧影剧院大厦相接,见证了清城区一个时代的变化。”凤城街道大观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林泽洪说,作为老城区,不能“一刀切”把所有文化元素全部清除,所以在“微改造”过程中,提议将老影院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建成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传承功能于一体的公园,让市民在休息过程中,了解凤城文化。
这样的方案得到周围群众的一致认可,项目在2019年正式启动。焕然一新的公园东侧墙体绘有“影院旧时光”主题墙面,充分凸显影视元素;在公园西侧,建立风雨连廊并设置休闲桌椅,在围起的花基石墩内栽种鲜花,为小公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典型代表
花厅社区银信大厦通道改造
平息长久纷争两全其美
清城区东湖路东侧,是一片老旧小区,在密集的小区间,有一个160平方米左右的休息区,墙面全部粉刷一新,画有“邻里和谐”的主题墙绘,东侧则有石桌、石凳等设施,供群众休息……这里就是清城区凤城街道社区又一个“微改造”项目——花厅社区银信大厦通道改造项目。改造完成之后,这里成为古城社区和花厅社区群众休息的好去处。
但以前却不是这样。“以前是一片违法建筑,不少车辆穿行而过,不仅脏乱,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家住古城社区的村民刘先生说,东湖路东侧分属两个社区,靠北一面属于古城社区,靠南一侧属于花厅社区,“中间有一块约160平方米的闲置用地,两个社区的居民在该地使用上存在争议。”
空地如何使用的争论由来已久:古城的村民想在这里休息娱乐,花厅的居民则想把它当成临时停车场和人车通行过道。由于双方都有自己的想法,僵持不下,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一块100多平方米的地方让两个社区群众都有意见,那应该如何解决?
“首先由楼栋长来收集群众意见,再由两个社区进行讨论,报街办审批之后进行改造。”凤城街道社区治理办主任朱艳嫦介绍,经过现场勘查,这块空地不具备停车功能,存在违建和安全隐患的情况,“凤城街道将违法建筑全部拆除,对路面进行硬底化处理,增设石凳、石桌等便民设施,改造成一个社区公共休息区。”
“在天气晴好的日子,不少周边的老人都来到这里休息聊天。”刘先生说,如今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可以从休息区通行,“小汽车就不行了,既保证了花厅社区居民出行的需求,又满足了古城社区居民休息的需求,彻底解决了争议,大家都说好!”
典型代表
石狮社区花坛及周边道路升级改造
环境焕然一新更便民
“去年人大代表在接待选民的时候,收到石狮社区林女士的建议。”凤城街道人大办负责人介绍,林女士反映石狮社区6座至8座楼盘花基位置宽阔,导致车辆乱停放,造成花基损坏,影响周边环境,建议进行整改。
对于这一提议,石狮社区居民温秀群十分赞同。今年65岁的温秀群已在石狮社区住了几十年,她说,这个开放式的老旧小区,老年人众多,“以前小区都是烂泥路,环境比较糟糕,大家都想进行整改。”
石狮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蔡斯雅介绍,社区通过发动楼长收集民意,多次举行听证会,反复商议“微改造”方案。“经过讨论,决定将地面重新硬底化处理、重新规划停车位、增添娱乐运动设备、安装休闲桌椅等。”
2019年11月20日,石狮社区花坛及周边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完成,花园修整一新,增加了石桌石椅、运动健身器材等设施,规范了停车位,脏乱的外墙也张贴了新的宣传内容。“现在的环境很好,有车位,小朋友可以娱乐,老街坊可以在公园休闲聊天。”温秀群为社区“微改造”点赞。
新闻推荐
东城街道纪工委联合街道组织部门调研摸底村级换届情况。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环境,清城区东城街道纪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