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街(小街道,大观点)
根据省有关要求,清远市2018年至2020年共需新建或提升改造45座城市公厕。近三年来,清远市共完成128座公厕新建和提升改造,超额完成45座的三年计划任务。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164座城市公厕,然而,按国家卫生城市每平方公里3至5座二类以上公厕标准要求,清远市公厕建设总量还有较大差距。(12月6日《清远日报》)
城市公厕数量是否够用、布局是否合理、管理是否到位等等,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参考,也与当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密切相关。如果把其和地方旅游发展联系起来,那么意义也就更为重要了,因为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如果在有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可以方便的地方,那么对这个地方的好感将大打折扣。以上这些意义,其实也正是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大力倡导“厕所革命”的原因所在。
具体到清远来说,为了严格响应和落实“厕所革命”的要求,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之下,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近三年来,全市共完成了128座公厕新建和提升改造,超额完成了省里的有关要求,极大缓解了市民游客“如厕难”的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一方面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清远市公厕的提升改造工程仍旧难以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每平方公里3至5座二类以上公厕标准的要求,尤其是上面提到的公厕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在很多地区仍旧普遍存在。
这次市政协组织开展的城市公厕建设管理情况专题视察活动,就发现,目前清远市公园、体育馆等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公厕布局逐步完善,但在城市内街小巷等一些地方,仍没有公厕,从整体上来看,全市公厕仍存在布局不合理、量少的短板。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早期城市建设规划时没有提前进行规划布局,也就是没有给建设公厕预留合适的位置和地方,现在等到发现我们需要在一个地方建设公厕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合适的位置可建公厕。与此同时,一些社区、楼盘出于“邻避”原因,不同意在附近建设公厕,导致新建公厕迟迟难以落地。
困难确实存在,但是如前所说,公厕的数量、布局、管理,能否满足市民和游客的现实需要,能否满足他们的心理期待,关系重大,所以我们不能在困难面前选择回避或退缩,而必须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对于需要公厕,但是又没有公厕的地方,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移动厕所的方式来解决;另一方面,还是需要有关方面多做努力,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规划的前提下,争取得到一些社区、楼盘居民的支持,在可以修建厕所的地方建设新的城市公厕。而一些社区、小区居民之所以反对在自己附近建设公厕,无非就是怕异味、夏天的蚊虫等等,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管理到位,这些问题都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而有了新的公厕,对于社区、小区居民也有益无害。
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通过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来解决问题,来为新增公厕预留位置。市城管局也建议,今后需要协调自然资源部门依照《清远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严格落实环境卫生规划。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特别是推进新区开发进行路网、排水排污等市政建设时,做到城市公厕“三同步”,避免后期开发时因“邻避”原因,造成城市公厕建设无法落地。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已经建成公厕的管理问题。现在清远很多城市公厕,尤其是比较偏远地方的公厕,管理松散,不但卫生状况难如人意,异味很大,污水横流,而且动不动就挂出“维修中”的牌子关门谢客,严重影响了市民游客的如厕体验。按照市政协委员林翰声的建议,针对市区范围内的公厕管理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实行常态化管理,实行淘汰化机制,对于管理不到位的公司要淘汰。
客观地说,清远的“厕所革命”取得显著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去予以解决。
□陈小卓
新闻推荐
清远北部万科城社区欢乐跑文/图羊城晚报记者符畅停靠站:清远北部万科城随着疫情防护常态化,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