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街(小街道,大观点)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推动水利工作过程中注意收集百姓群众的意见,大力推进干部群众都赞同和支持的事情。”近日,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新率队到清远市调研碧道建设和水利工作。(12月22日《清远日报》)
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之下,尤其是有了财政资金、资源的大力保障,近年来清远的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等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一,“河长制”“湖长制”得以全面推行和巩固,为清远江河湖泊的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建立了长效机制;其二,清远的黑臭水体治理获得突出成效,不但在去年7月份成功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而且还获得了中央财政4亿元的专项奖补资金;其三,清远积极探索民间河湖保护治理工作,组织成立了河湖保护关爱联盟,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利用志愿者的力量来加强辖区河湖保护工作;其四,水利、公安、司法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协同合作,严厉打击盗采河沙的违法犯罪行为。
可以说,正是得益于以上各项措施的采取,清远近年来的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保护等等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也得到了清远市民,尤其是江河湖泊沿岸居民的高度肯定和普遍支持。在近日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新率队到清远调研碧道建设和水利工作时,也对清远近年来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充分肯定了清远市碧道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的成效,并指出清远水利工作干事创业的氛围好、劲头足、干劲高,能积极谋划、提前部署,工作有思路、干事有措施,成效显著。
这是上级领导对清远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勉励,希望我们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之上,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真正实现清远的海晏河清。随着清远水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水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我们自然而然也就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如何把河湖治理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河湖治理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成效,经济有了更好的发展,也就为河流治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借鉴全国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首先,要全力做好防洪防汛和水污染治理工作,这是通过河流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首先保障了河流的安全,避免夏季暴雨汛期造成河水泛滥,危及河湖沿岸居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才能谈得上对河流湖泊的利用和开发。根据媒体报道,国内某地围绕一条河流发展野外露营产业,带动地方旅游,但是却因为防护工作没有做好,最终发生了山洪暴发,卷走游客的重大安全事故,导致之前的工作付之东流。
其次,利用河流治理的契机,做好沿线农村面貌的治理和改善。在清远黑臭水体的治理,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统筹做好山、水、路、岸的治理和改善工作,尤其是要注意把治理与河湖沿岸村容村貌的整治相结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打造河湖沿岸风光带,为改善农村环境,推动乡村旅游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最后,充分利用碧道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笔者曾经因为工作关系到过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前些年沿河规划建设了一条碧道,因为距离市区近,同时碧道两边风光秀丽,很快成为当地市民乃至外地游客的打卡之地,尤其是每到天气好的周末,很多市民游客都来碧道骑行,于是该小镇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活跃。有人向游客出租自行车;有人在碧道附近开设农家乐,供游客吃饭;还有附近村民在碧道两侧摆卖各种农副土特产品。可以说,一条碧道的建设,为整个小镇以及周边的农村地区都注入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河流治理与乡村振兴看似没有关系,实则密切相关,就看我们能否革新理念,提前规划,在两项工作的进行当中能够有意识地进行结合。如果统筹规划得当,措施得力,是完全可以让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
□李晓宏
新闻推荐
广东新亚光电缆实业有限公司自2015年起开始建章立制,要求员工依法驾乘摩电,无牌无证摩电一律不准进入厂区,并规范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