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希望观众看完电影后能知道在广东有一个非常美的地方叫清远,在清远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玩直播”的乡村新闻官。
“你拍得很眼花缭乱、很酷炫,但年轻人如果根本不相信故事的话,你是没办法打动和吸引他的。”
——导演黄剑波
南方都市报:在接拍这部电影前,您思量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黄剑波:我觉得我们思量最主要的是怎么能吸引更多观众去影院里观看这部片子,并最终得到观众的肯定,这是我会考虑比较多的问题。这一次我们的主创团队非常年轻,大家就是想要从时下年轻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去完成这部电影,而非传统高大上那种形象的主旋律影片。
南都:电影是轻喜剧片,您之前也拍摄过喜剧片,这部有什么特别之处?
黄剑波:我之前拍的是北方的喜剧片,但其实我是南方人,而且非常巧合的是我读书的时候在清远生活过几年,所以对清远这个地方有非常深的感情。我在清远也有非常多的朋友,情感上来说是非常不同的。剧本写到的有些内容,我也会根据我在清远生活的经历,包括询问身边的清远朋友来做一些调整,当地的朋友在这方面给了我特别大的帮助。
南都:在当地拍摄过程中也动用了很多群演,特别是一些村民,他们是如何配合你们拍摄的?
黄剑波:他们知道我们现在拍的这部电影是在宣传他们的家乡,知道这个事情以后,他们的积极性就特别高,甚至可能是觉得非常荣幸的。比如我们通告说早晨八点钟过来集中,他们可能六点多就过来了,还把家里的孙子抱过来、家里的狗也牵过来,特别积极。我们有一场戏是拍村民大会,大家就把很生活化的一面表现出来,平时是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演出来,反倒让电影显得很真实。还有一次场景要动用三四百人,相当于好几个村的村民,那几天太阳又特别晒,大家拍了一整天都很配合,我非常感谢当地村民的支持。
南都: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部电影的题材有点反差,因为它是把网红这种时下潮流的传播方式,放在乡村背景下来演绎一个故事,您怎么看待这种反差?
黄剑波:可能我一开始有时候也会说这两个元素会不会不太好融合,会不会违和?但是我采风勘景的时候走访了非常多的村子,发现其实我们真的很多观念要更新一下。现在的乡村发展真的非常好,网络化、智能手机也是非常普及。就不说那些年轻人,其实有一些稍微时髦一点的中年人、老年人,都是经常通过手机直播来看新闻、娱乐,然后通过用直播来学习,并不像想象的跟社会是脱节的。而直播是让他们更加融入这个社会,更加了解这个社会,跟上这个社会的,这是我的一个直观感受。
南都:那么您觉得这部影片最能吸引到年轻人的是哪些元素?
黄剑波:要吸引年轻人、打动年轻人,我觉得一定是要有真情实意,你拍得很眼花缭乱、很酷炫或怎么样,但是你的这个故事年轻人根本不相信的话,你是没办法打动和吸引他的,所以我觉得要做到真情实意。就比如男主人公是个从小地方去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其实我也是从小城市、小地方出来的,我能明白从这种小地方出来在城市里打拼的各种不容易。但是我觉得就算你在城市多么的打拼不容易,也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然后回到家乡,荣归故里或者怎么样,或者是给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我觉得这种情感是非常质朴的,就像我对家乡的爱跟我对母亲的爱都是这种天然形成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电影就是希望在这种情感上尽量跟现在的年轻人能够有一些共鸣,能够跟他们共情。
南都:那您希望观众在观看这部影片以后都有哪些收获呢?
黄剑波:我就希望观众们看完以后觉得心里暖暖的,然后突然就觉得我好像也很多年没有回家了,我想回我自己的家乡看一看,然后回到自己家乡看看我现在家乡到底怎么样了,想一想是不是说可以在自己的家乡也能够有所作为,或者是能够有这个回家的冲动吧,我觉得就不错了。
南都:这部电影也是以广东清远“乡村新闻官”为灵感素材而来的,您希望影片能为这个群体的人们带来些什么?
黄剑波:我希望观众看完了电影以后能够知道在广东有一个非常美的地方叫清远,然后在清远有这么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非常热爱家乡,他们一直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家乡,做三传一助的工作,传思想、传文化、传文明、助致富,他们的名字叫做乡村新闻官。
新闻推荐
清城区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的便利服务。梁素雅摄近年来,清远不断深化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实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