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远 今日清城 今日清新 今日英德 今日连州 今日佛冈 今日阳山 今日连山 今日连南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今日清远 > 正文

如何看待海子, 是读懂当代诗的试金石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1-01-16 07:49   http://www.kcqsx.com/


《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当代诗的限度及可能》姜涛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版

■ 古冈

诗人海子渐成一个传奇,同时,对他的争议日益加剧。可能有人会问,有什么样的争议?为什么诗歌爱好者和诗歌行家,对海子的看法有所差异?

《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涉及到这类疑问,书中有篇文章就是写海子的,笔者是此书责编,在编校过程中,恰恰对这篇倍感兴趣。究其缘由,就是想看看,作者姜涛到底会怎样评判这个通俗的话题。

姜涛明白海子传奇还在不断发酵,“但对于大多数成熟的诗歌作者而言,海子不再是写作的一个前提了”,这可看出作者的基本判断,再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普通读者或许不会这么想,海子写得这么优美深刻,你们现在的诗,佶屈聱牙,看也看不懂,无非圈内人自我欣赏罢了。

这样的想法很正常,要是通读了此书,还是固守这样的偏见,就匪夷所思了。

姜涛的判断是:“他们不会像海子那样考虑问题、感受世界,他们面对的情感和经验,要局促得多,也要复杂得多,需要不断发明更多样的语言方式,才能予以有限的说明。”

问题来了,海子是怎样思考问题的,成熟的诗人又有何区别?

姜涛承认,自己也曾是海子的狂热信徒,文章里,他生动地回忆诗人西川作的海子讲座,是如何让他心醉神迷。后来才悟到海子,“无意中调动了许多语言方式,也调动了我们潜在的情感”,这或许是海子诗歌广为流传的缘由。作者并未进一步明说,“我们潜在的情感”,会不会是滞后的,被各种启蒙教育培植出来的一种条件反射。

海子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多地具有文化性,包括借用西洋古典神话资源,尤其长诗,往往气势磅礴,喜用抽象的大词,力图处理古往今来的永恒问题。这也就意味着一种宏观叙事贯穿始终,姜涛对这种调动“文化”因素的方法,有所保留。

他在另一篇文章里,引用了年轻诗人范雪致敬海子的诗句:“这些天我在问我我想也问你/为什么你在诗里写到那么多的葬送/就好像只有那些终极才是你的疑惑/就好像尘世的困境你竟无须管理。”尘世的困境,是否无须顾及?对所谓纯诗的观念而言,确实是个软肋,范雪让我们更关注诗歌的另一维度,那就是我们的日常境遇,这种审视角度,不正是最真实的吗?

文学爱好者口口声声说一部好作品,要写真情实感,或许他们的真实,是从小启蒙读物塑造出来的唯美倾向,忽视“尘世的困境”的真实,无异于空中楼阁。

姜涛在文中强调,“相对"面朝大海"的精神幻象,立足"尘世"的提问,不完全是世俗主义的”,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以贯之的缜密,立足“尘世”的同时,要警惕坠入世俗主义。这倒提醒我们,眼下各种自媒体诗歌层出不穷,特别是口语化风格泛滥,以为越俗越真诚,能否关注当下真实感受的同时,避免流俗和玩世不恭,这是必须兼顾的尺度。

本书收入近二十篇文章,重点当然不是海子作品,作者的思考更为精深远大。写好诗的困境在何处,以及未来写诗的可能性怎样。这些问题意识,顺带让我们看到,成熟诗人处理情感和经验,会怎样有别于海子。

成熟诗人不会囿于情感的表达,他们拓展视域,把个人感受放置于历史和社会语境,这涉及“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运用。作者洞察到,这时得注意“稗史”的倾向。长诗中,此流弊尤为突出。对成熟的诗人,这篇文章会愈加受用,可能之前想都没想到,可以如此思考诗歌。

写抒情诗只是启蒙阶段,年龄成熟了再写,很难写好不说,假若没有拓展的意识,只会固步自封,写出的无非陈芝麻烂谷子,走不了多远。就算有了处理历史的意识,也不等于自动就具有诗意,所谓“稗史”和“逸乐”的习性,看似颠覆传承的禁锢,不免落入另一个陷阱。

作者推崇的诗歌创作,不但要具有“形式上的奇崛实验”,对于“语言背后的伦理、政治思考”,也得兼备。当然这个要求特别高,仅有少部分人能够胜任。这就回到文中开头,“需要不断发明更多样的语言方式”,否则,写出来的只是历史的图解,在当代诗的层面上,还不能真正地成立。关键在于,想象历史,绝非一种“高级的心智游戏,更是一种综合性的判断能力”,最后作者判断,或许只有回到“现实的腹地”,才不失为一种路径。

此文和这本著作里的其他文章一样,读者只有仔细辨析和反复咀嚼,方可读出其中的微言大义,包括隐晦的批评和透彻的洞察。说白了,要诗歌写得更上一层楼,读此文便是最佳途径,它会让我们“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

成熟的诗人不同于海子,还在于同样面对乡村主题,海子会铺放一层金黄的光芒,但年轻诗人余旸反而立足于窘迫的处境,生发一种硬朗,颇具思辨的诗意。此书第一篇就是分析他的诗集《还乡》。余旸在诗集后记里,声称要掐灭所有缠绕的电线,不理睬头上的“诗歌鸟儿”。

对普通读者来说,头上的“诗歌鸟儿”,无非就是停在海景房窗口,眺望着“春暖花开”的那一只,只有具备了这种反省意识,才能理解诗人余旸他们的用意和雄心。姜涛看到他要自觉进入一个“狭窄的有限领域”,一反海子以降,包括朦胧派的宏大叙事。

比如余旸的一首诗,题目就叫《清远乡改革记》,直接切入当代农村的现实情景,用看似缺乏诗意的语句和叙述方式,避开流俗的空洞表态,拓展了当代诗的幅度。姜涛在文中,把这种创造性的尝试,和卞之琳《慰劳信集》的互文性勾连,作了深度细致的剖析。

整本书中,作者似乎信手拈来的警句发人深省,例如“风格化的真挚内省,并不总是那么有趣,甚至会妨碍诗歌自我的进一步壮大,成长”,何谓“风格化的真挚”?习诗的朋友不妨自问,评判诗的标准,是不是动辄就用是否写出最真挚的感觉,这种不假思索的习惯性思维来主导?这对诗歌的理解和写作都是一种妨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受浪漫主义诗学影响,诗人有意无意地践行雪莱的憧憬:诗人是未经公认的立法者。姜涛对此敏锐地指出,“自我戏剧化、英雄化,其实对心灵有封闭的作用,也会使诗歌的成年永远耽搁下去”,我们身边不乏这样老愤青似的人物,无意识地“自我戏剧化、英雄化”。看上去他们一腔热血,饱读经书,由于不得法,永远处于文学的幼年期。

姜涛谈及哑石曾提醒中国诗人,应多考虑使用汉语的“在地性”问题,不必绕远先去思考东欧诗人(如米沃什、扎加耶夫斯基)思考的问题。无独有偶,姜涛的警句,对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那种脱离文脉和情境的翻译和阅读,不是最好的方式,不能准确了解他人不说,可能还耽搁了自己”。

姜涛对海子语言的创作力还是倍加推崇,但如何理解当代诗,是另一码事。从这个层面上,无论是读诗,还是写诗,这都是一本受益匪浅,值得反复揣摩的教科书。

延伸 阅读

《沙仑的玫瑰:英法德三语文学和绘画中的经典意象》

包慧怡 陈杰 姜林静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年8月版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副教授包慧怡、法文系副教授陈杰、德文系副教授姜林静三人首次在大学校内联合开设的跨学科、跨语种文学精读课,从天鹅、头颅、花、塔楼、葡萄酒和玫瑰这6个经典的意象入手,从诗歌的意象阐析、绘画的视觉符码到哲学的纵横导引,透过国际的视野、广博的见闻和清丽的文字对三语文学和绘画进行解读。

《光与岸:钟文诗论集》

钟文 著

孙晓娅 编

活字文化·译林出版社

2020年12月版

本书诗人、诗歌评论家钟文所写文章的结集,分为四个部分:诗人琐忆、文本品鉴、诗意随笔、诗学探索。诗人琐忆中,作者记述了自己与几位知名诗人包括北岛、顾城、翟永明等的交往故事,生动有趣,饱含深情。而文本品鉴环节,作者视角独特,对北岛、余秀华、陆忆敏等诗人的艺术角度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新闻推荐

数据上云 服务下沉 清远数字政府建设多项指标领跑全省

清城区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的便利服务。梁素雅摄近年来,清远不断深化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实现“一...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如何看待海子, 是读懂当代诗的试金石)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