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常见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症状,多数患者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就医时测量血压后,才偶然发现血压增高。
为提高市民主动防控高血压的意识,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专业指导,清远市人民医院近日开展主题为“知晓您的血压”的健康咨询义诊活动。
血压升高应及时就诊规范治疗
免费测量血压、专家免费提供专业咨询服务、高血压用药咨询……义诊现场,市民有序排队,填写资料、测量血压血糖、咨询专家。
“防止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控制血压是重要一环。而及时监测血压则是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方法。”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小勇介绍,有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3亿人,常见于中老年人,但近些年有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高血压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明确,当查出病因并有效治疗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以被治愈或明显缓解。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确,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
当高血压出现时,不同人有不同的感觉,通常来说,头部的感觉比较明显,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胀、脸红及浑身乏力、反应迟钝等,但也有不少人在高血压早期没有任何感觉。张小勇指出,有些人血压稍高一点就反应明显,也有人血压已经升高到一定程度,但没任何不适。有的患者以为“没感觉”就不需要治疗,这是错误的。等到有明显症状才重视,往往此时出现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后果的概率也更高。
张小勇指出,是否应该开始接受治疗应该由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危险因素及合并临床疾病等综合评估结果而定,而不是患者自身是否感觉到有明显症状。
防治高血压要低盐低脂饮食
“医生,什么时候测量血压比较好?”早年间,市民潘先生时不时感到头晕,测量血压后得知自己患上高血压。当天上午,潘先生与妻子伍女士到义诊现场咨询医生控制高血压的方法。伍女士说,潘先生虽然不吸烟、不喝酒,但喜欢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体形也偏胖。
高盐饮食、肥胖是我国人群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为10.5克,远高于WHO建议每日6克的摄盐量。肥胖人群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1.16倍—1.28倍。
此外,导致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还有很多,如吸烟、过量饮酒、体育锻炼不足等,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长期精神紧张。有研究显示,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高于正常人群。
张小勇介绍,高血压的病发与遗传基因、精神与环境因素、年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都有关系。高血压患者需从饮食、运动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控制血压增长。
高血压患者要定时定量,不应暴饮暴食,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2克至6克,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榨菜、皮蛋、酱菜等含钠盐高的食物;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张小勇介绍,防治高血压,饮食原则为少食多餐、少盐多钾、少荤多素;此外要戒烟限酒,做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等,并保持情绪的平和。
▉健康知多D
误区1:长期服用降压药,会有很大的副作用?
各类降压药可能会引起头痛、水肿、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但抛开剂量和发生概率谈毒性,等于耍流氓。降压药虽然有副作用,但发生概率较低,即使遇到副作用较明显的情况,也可以找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要相信降压药这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科学、规律地服用降压药,收益将远大于风险。
误区2:高血压患者没有不适症状,可以不吃药?
不可以。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症状,这如同温水煮青蛙,血压慢慢升高反而不难受了。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出现心衰、脑卒中、脑出血等并发症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坚持吃药,始终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误区3: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恢复正常就可以停药?
不可自行停药。很多人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降压药,血压下降到正常值,于是自行把药停了。血压降下来,说明药物起效了,但不代表高血压被治愈。
目前还没有方法可以治愈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多数患者停药一段时间后,血压又会回到原来的水平,而血压反复波动会给身体带来更多的伤害。
坚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科学降压,心、脑、肾等并发症风险就会下降,更不要盲目相信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替代降压药治疗。
新闻推荐
清远市人民医院举行“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 科学接种增强宝宝免疫力
在第35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来临之际,为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免疫预防的自觉性,同时让更多家长了解到“计划免疫是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