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王若琳)俗话说,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小厕所关乎大民生,它不但影响市民的生活环境,也是城市环境文明建设的重要元素。今年深圳市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把“新建特色街头公厕100座以上,升级改造各类公厕1000座以上”列入民生实事。旧岁将除,“厕所革命”成果如何?记者近日走访多处探寻亮点。
在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数量众多,厕所的使用率也随之提高。记者看到,在一楼的一间女厕内,地面、便池、洗手池等处都比较干净,厕所内也提供了卫生纸、洗手液等用品,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保洁人员进入厕所进行清洁工作。
“以前来医院除非憋得急,不然不愿意上公厕,总觉得人流量大的地方厕所不会干净,而且即使提供卫生纸,用光了也没有人及时补充。”市民樊阿姨说,“现在医院厕所环境改善了许多,有工作人员打扫,从前的顾虑就没有了。”
在龙华区观湖街道,3座刚刚投入使用的创意主题公厕集中亮相,为城市打造出一条独特的风景线,也让居民深切感受到“厕所革命”带来的方便。“以前观澜河广场休闲长廊这一带没有厕所,在这附近做做运动还得回家上厕所,非常不方便。”市民李先生说,“现在新建了公厕,设施也非常齐全,运动空间主题也很符合这里的环境。所谓"方便方便",就是要给市民提供方便嘛。”记者看到,这座位于观澜河畔的公厕外墙上设计了简约动感的运动图案,体现了活力、清新、共享的主题,实现观澜河休闲长廊公厕设施零突破,解决了观澜河一带休闲运动居民“如厕难”问题。
在盐田一家超市内,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她明显感到这一年多来,超市等商业区的公厕环境变得更好。“从前在家附近一些规模不大的超市上厕所,没地方挂包,需要抱着东西上厕所,而且经常会有门栓坏了关不上的情况。但近来这些情况都改善了,甚至细致到调整了冲水水压到合适的强度,觉得很舒心。”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自2017年底开始实施“厕所革命”。根据《深圳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深圳市各区各街道及各行各业全面提升深圳市公厕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公厕建筑外观、完善人性化服务设施、增加通风除臭、设置第三卫生间等,力争实现深圳市公厕形象的全面改观。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市新建特色街头公厕中有2座试点公厕已完工;升级改造公厕目前已完工231座,正在施工251座,其余公厕集中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除了解决有异味、不整洁、环境差三大问题外,深圳市公厕管理服务还从嗅觉、视觉、感觉三方面彻底解决现有公厕的弊病,向着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方向转变,实行专人管理制度,规范卫生保洁,免费提供厕纸、洗手液、擦手纸等。深圳还对标国际一流,在不少公厕增加儿童如厕、自动感应冲水、置物架等人性化设施配置,加强通风除臭、干湿分区、自动智能设备应用,同时还要求建设高标准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凸显人文关怀。
此外,“互联网+”技术也应用到公厕建设中,市城管局开发了深圳市公厕电子地图,通过“美丽深圳”微信公众号向市民提供了公厕查询功能,方便市民出行使用公厕。罗湖区率先打造的全省首个基于4G互联网、物联网的智慧公厕,去年也在深圳火车站西广场落成。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韩文嘉)昨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带队调研走访挂点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李小甘...